新郑赋,新郑耄耋老人写赋赞家乡
“久哉新郑!居中原之腹,天下之枢……溱洧荡荡兮,姬水泱泱;轩辕之丘兮,有熊氏之国……裴李岗人当早慧,堪与西亚并齐驱……诗圣白居易,遗诗三千首,诗为时而作,歌为民呼声……”
年过八旬的刘文学,不久前终于用半年时间完成了这篇《新郑赋》。该文全长字,时间跨度从上古至当下,逾越年。但写作手法上,不是用一条时间轴线记录新郑的发展,而是通过“久哉新郑、智哉新郑、伟哉新郑、壮哉新郑、文哉新郑、美哉新郑”六个部分,反映了新郑历史发展、先人智慧、丰功伟绩、辉煌壮举、文化瑰宝、自然风光等内容。
对于在新郑土生土长的刘文学来说,《新郑赋》的完成对自己有着不同的意义,更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之前几十年,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黄帝文化和新郑历史的学术研究上,今后我要把重点放在推广宣传上,让之前不好理解的古文、典故,从庙堂走向市井,让更多人了解黄帝和新郑的历史。”刘文学说。
“从庙堂走向市井”。的确,刘文学从年开始学术研究,虽说出了几本著作,得到了外界一致认可,可由于书中所用、所引大量文献,普通人读起来晦涩难懂。“所以想用辞赋的形式,将新郑年的历史浓缩成一篇文章,为新郑写一篇城市赋,让大家通过这篇文章就能了解新郑的历史文化。”
刘文学说,一个城市就是一本历史,记录着这块土地的风雨兴衰,见证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创造。为了让《新郑赋》能够完整的展现新郑的各方面情况,刘文学四处搜集,并研究了上百篇全国各地的城市赋,每篇上面都有密密麻麻的批注,在写作结构和篇幅上进行借鉴和反复推敲。
一边翻着全国各地的城市赋,刘文学一边如数家珍的介绍,“西安赋写的特别好,但西安的历史最多追溯到西周;北京赋篇幅最长,但北京的历史更短。”刘文学说,新郑的历史毫无争议是全国最长的,无愧中华第一古都,为新郑写赋感觉责任和压力很大,所以自己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从今年6月开始,刘文学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开始在堆积如山的文献中翻阅各种资料,然后回卧室“躺着”手写整理。“老了,颈椎不好,坐不了一会儿,大部分时间都得躺着拿本写”,刘文学解释说。
就这样,从初稿的2万多字,到最后的定稿,刘文学用了三个笔记本,每个本都已磨损严重。翻开笔记本,躺着书写的字虽然并不工整,但一笔一划间倾注了老人对新郑的爱。
《新郑赋》
久哉新郑!居中原之腹,天下之枢。北靠商都省会郑州,南面曹魏古都许昌,东张七朝古都开封,西望九朝古都洛阳。中华文明源,华夏族故乡,九千年文明史,至今仍辉煌。新石时代,具茨巍巍兮,梅泰嶂嶂;裴李岗人兮,少典氏之国,横空而出世,华夏根丰壤。溱洧荡荡兮,姬水泱泱;轩辕之丘兮,有熊氏之国,屡演惊天剧,文明第一章。至于三代,祝融、华、郐建都地,夏商两朝畿内邑。新郑华阳古称华,禹州夏翟古称夏:华夏两族相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起。中华第一族,世界都称许!春秋战国,郑国曾称霸,韩国亦逞强,春秋战国史,郑韩最悲壮!秦汉以降,斗转星移,代代英贤,砥砺奋进,事业大彰显;迨于至今,日月轮回,盛世新郑,改革开放,成就更卓然!
智哉新郑!织机洞人兮,茹毛而吮血;灵井人矣兮,野处而穴居。裴李岗人兮,少典氏族矣,石锄一挥举,文明花绽启。知天时兮而播种,察地利兮而宜植。举石斧兮而开垦,挥镰刀兮而割稙。碾磨盘兮而脱谷,建窖仓兮而储粟;烧灶釜兮而熬粥,端碗勺兮而美食;置壶罐兮而酿酒,围棚圈兮而养殖;纺麻衣兮而避寒,盖茅屋兮而安居;契符号兮而记事,划甲龟兮而卜吉;作骨笛兮而奏五音,佩石珠兮而骚舞姿;崇灵龟兮而萌宗教,塑猪羊兮而扬美育;修公墓兮而续血缘,规葬俗兮而知礼仪。裴李岗人当早慧,堪与西亚并齐驱。
伟哉新郑!君可知,中国开国有多久?中华文明何时兴?昔者,部落林立,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世无宁谧。黄帝继少典而莅,抚民修德而振兵;战炎帝于阪泉,胜蚩尤于涿鹿;会诸侯于西泰山,陶天下而为一家;都于轩辕丘,开国有熊地;封诸侯作屏藩,创封建为国体。有熊是国号,黄龙是国旗,《云门》是国歌,天鼋是徽识。道为宗,民为本,德化民,法为章;倡民主,求大同,睦四邻,和万邦。典章制度俱初备,和平外交惠九方;农工商贸齐兴旺,科技文化已盛昌;城市青铜始肇造,文字礼仪亦流芳。“万国诸侯”来朝拜,“四夷之民”献“吉祥”。开中华之伟业,奠中国之初疆。君可信,具茨山岩画是实证,司马迁《史记》案可稽:黄帝谱系传承是血缘,有熊王朝兴替是文理。中华大一统,“四古”齐并驾;文明五千年,中国是唯一。
壮哉新郑!春秋战争之多者莫如郑,战国战争之多者莫如韩;得中原者得天下,得郑韩者得中原。一石激起千层浪,五湖四海波涛扬。龙腾虎跃地,风雷常激荡;英雄用武处,壮士多慨慷!郑韩土故城,中原大都会,政客云集地,商贾大战场。郑国“作封洫”,土地开私有;桔槔始灌田,百倍增效益;“宽猛以相济”,治国新理念,历代以为师;以铜“铸刑鼎”,法律始公开,世界所第一。“不毁乡校”矣,百姓可议政,矫正得与失;揭帖议政矣,官吏不敢阴,神鬼都哭泣。九鼎配八簋,文物之精粹;莲鹤铜方壶,青铜铸造极。天下名剑八,其六在韩国;“天下强弓弩”,尽都出韩域。《郑风》靡天下,最美爱情诗;《郑音》最风流,圣贤神魂迷!
文哉新郑!人文渊薮,圣贤辈出,功同日月,世泽九州。有熊氏少典,中华太始祖,娶妻生炎黄,历代有族谱;有熊氏黄帝,中华开国父,创建有熊国,造就华夏族;西陵氏嫘祖,中华开国母,缫丝且织帛,缝制五彩服。风后辅佐黄帝安天下;广成指导轩辕理社稷。郑武公东迁灭郐建郑国;郑庄公发奋图强霸中原。贤相子皮三让相位与子产;执政叔詹一腔热血殉国难。弦高巧设“犒秦计”退秦师;烛武行施“哭秦计”救郑国。子产有“四善”,人称“春秋第一人”;邓析有“五德”,世称“名辩家”鼻祖。法家申不害,辅佐韩昭侯,推行“法”与“术”,韩国得振兴;宗师韩非子,倡导“法”“术”“势”,始皇最崇拜,极权集大成。师文弹琴,嬗变四时,地涌甘泉;韩娥唱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道家列御寇,著作名《列子》,寓言大智慧,《愚公》最有名。郑国欲疲秦,修成“郑国渠”,助秦成霸业,天下又一统;张良辅刘邦,“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汉室始得兴。诗圣白居易,遗诗三千首,诗为时而作,歌为民呼声;将作监李诫,建筑学集大成,编修《营造法》,举世负盛名。“元朝一人”许衡,上奏“学汉法”,编著《授时历》,与世《格历》同;“救时首辅”高拱,经世而致用,改革整吏治,大明又中兴。若夫文物古迹,唐户遗址矣,旧石至东周,上下三万年;裴李岗遗址,历史最深厚,时空三千冬。不可移动千余处,博物馆藏六万宗;国粹是绝伦,瑰宝是精英;彰显帝王气魄,展示强国雄风!
美哉新郑!九千年弹指一挥间,新郑日月又换新天。今不见,当年云涌风雷激,也不见金戈铁马嘶;单闻师文、韩娥又唱新歌,《郑风》《郑音》又谱金曲。新郑城最美:以水养城,以树绿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城与水树相交融,不知是城在水与树中,或者是水与树在城中。此天公所造化,为中原所独有。更有“南水北调”从中过境,疑似织女下凡留下长绫。至若交通,国际国内航空线路纵横六合九畡域,公路铁路高铁地铁贯穿四面八方地。汲天地精华,撷日月光辉;展鲲鹏远志,谋宏图大略。天道酬勤必有报,血汗灌田结硕果:经济大发展,文化精彩多,社会日安定,生活益康乐;荣获冕旒皇冠一顶顶,摘取金字招牌一座座。尤其是,每年农历三月三,炎黄子孙拜轩辕;全球华人来朝圣,故里人民迎亲缘。黄帝论坛发高论,拜祖大典宣正言:全球华人是一家,同根同祖又同源。世界人民翘首望,嫦娥吴刚思家园。既往而开来,进入新时代。新郑春秋近万岁,信乎当今是盛年,绘就蓝图开新卷,无限风光在眼前!
新郑一首赋,画不得桑梓景;愚人一秃笔,书不了家乡情。祝新郑人民千秋福祉永葆,愿新郑山川万代神韵久存!
新闻中心融媒体记者刘佳美
编辑:赵博文
责任编辑:赵丹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zx/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