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禹州新密新郑众说纷纭的黄帝文化
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柳翼谋评论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时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始并作焉。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都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
我们身为炎黄子孙,黄帝给我们中华民族做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对先人尊重和敬仰!小编就和你一起分享一下四地的黄帝文化和传说!
汝州之说:
汝州崆峒山是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地
道教神话传说西周时的老子就是广成子的再世和化身。广成子就是黄帝时期在现汝州、古汝海西端崆峒山上潜心修行的智慧高人。崆峒山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广成子在此处修身养性,更是因为公元前多年时的黄帝曾专程从有熊(今新郑)到此处求问治国长寿之道。
正德《汝州志·仙释》载:“广成子,轩辕时人,隐居汝州崆峒山石室中,黄帝造焉,问以至道之要。答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尔形,毋淫尔精,毋俾尔心,思虑营营,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智为败,我守其一而处其和,故千二百年未尝衰老。”
以上志书说明,广成子修行在汝州的崆峒山。黄帝问道广成子即在此处。
清代以前,“崆峒烟雨”为汝州八大景之一,明清志书均有记载。元代汝州籍进士张政《崆峒烟雨》诗:“丹窗烧残槲叶烟,濛濛细雨洒风前。广成仙子今何在?留得崆峒一洞天。”明清之际,汝州郏县名人王尚絅诗:“轩辕曾驻跸,长剑指崆峒。不见广成子,唯余问道宫。”
这些诗文为汝州崆峒山是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处作了很明晰的注脚。
再就是,汝州的崆峒山在今临汝镇境内,而距此山东边十华里温泉镇境内,有当年黄帝一行落驾歇脚的山包,叫銮驾山。正德《汝州志·山川》载:“銮驾山,在州西五十里。俗传轩辕问道广成子,驾经此岭故名。”銮驾山周围方圆近百里,西至临汝镇与汝阳搭界,东至温泉街,南至汝河,北至洛汝公路。銮驾山所在的温泉镇温泉街东北三华里有钧天(后人讹变为均田)村,相传即黄帝一行在此沐浴温泉后,演奏《钧天》乐的地方。
近年来,由于旅游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的加大,甘肃平凉的崆峒山叫响了全国,禹州市境内的崆峒山也相继出名,似乎都在说自己境内的崆峒山,才是当年黄帝问道广成子的真实所在。这个问题,其实古时就已被前人所考证厘清给出定论。
清道光《汝州全志·艺文志》载:“玉犬峰即崆峒,刺史卢贞碑云:禹迹之内,名崆峒者有三,一临洮、一安定。而庄生述黄帝问道崆峒,遂言游襄地,登具茨,访大隗,皆与此山接壤。则临洮,安定非问道之所明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汝州的玉犬峰即崆峒山。唐代汝州刺史卢贞在崆峒山所立的碑文就说过,在大禹治水走过的地方,称崆峒的山有三处。除了汝州之外,一是甘肃的临洮,一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安定郡,也就是今甘宁陕三省交会的关陇地区,具体指甘肃的平凉地区。但是庄子说了黄帝问道崆峒山后,随即又讲了黄帝一行返回有熊(今新郑)时,路过襄城,又越过具茨山和大隗泽,这三处地方肯定距崆峒山不远。这样看来,甘肃的临洮和安定不是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地方,是非常明白不用争辩的。
《庄子·徐无鬼》记载,黄帝崆峒山问道广成子返回有熊的情况是:“黄帝将见大隗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隰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适与牧马童子问途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黄帝在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是求问治国治身之长寿之道。
关于黄帝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庄子讲得很详细。
《庄子·在宥》载: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尔所欲问者,物之质也;尔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尔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淫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为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阳之原也!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庄子这段叙述的意思是:“黄帝称帝十九年的时候,号令已行遍天下,他听说高人广成子在汝海的崆峒山修行,便带着大臣随从前往。刚一见面,就急慌慌地说:我听说你的道行很深,那么请问,修道的精髓是什么?我想把天地的精华都收集起来,配以五谷杂粮分配给人民,我还想设立研究掌握阴阳的官员,以遂百姓心愿,这应该如何操作呢?
广成子(很不耐烦地)说:你想问的事情,都是事物的本质,而你想安排的官吏,都是本质以外的东西。自从你当上了天子以后,天上的云不等凝聚起来就变成雨下来了;四野的草木不等到秋天变黄就凋落了;日月的光芒也都暗淡下来。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蠢蠢欲动,你还有什么资格跟我谈论道的精要?
黄帝(吃了没趣)退了出来,(窘迫地回到有熊)把天下大事放到一边,专门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屋子,地上铺一层茅草,睡在上面,与外界隔绝,反思三个月(终于明白了广成子奚落自己的原因),再次前往崆峒山邀见广成子。”
这段话起码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正德《汝州志·仙释》所载的广成子之事迹与庄子所述一致,说明正德《汝州志》是可信的。二是黄帝拜访广成子不是一趟,至少是两次。三是黄帝拜访的崆峒山离有熊(今新郑)不是很远,不可能是一千多里的甘肃,但也不是翻过一架山头就到的禹州西北山里。那就只剩下过襄城之野,溯汝江而上的汝州了。故笔者断言,汝州崆峒山是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处毋庸置疑。
禹州之说:
黄帝文化。黄帝文化标志十分明显,《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明确指出了黄帝为华夏联盟集团的军事民主最高长官,黄帝出生、成长、活动、治理天下、问道、修道最长的时期在具茨山。具茨山是历史文化名山,而具茨山脉的90%以上在禹州境内,且具茨山附近还有关黄帝的传说丰富多彩,具茨山黄帝传说义被河南省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条件充分。
具茨山中段的逍遥观,正是黄帝活动、问道、修道的历史印记。观中唐代以来的石刻足以证明。《禹州市志》把黄帝文化,逍遥观道教文化作为重中之重的内容悉列其中,故黄帝文化为禹州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居“五帝之首”以土德为王,因此称“黄帝”,据传,黄帝姓公孙,黄帝因降生于具茨山轩辕丘,故号轩辕氏,因其担任有熊国国王,故又号有熊氏。
黄帝平定天下后,划州为野,制定礼乐,并大力发展生产,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而制衣冠,创造舆车,创造文字,还撰写了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他德高倾国,功勋卓著,在具茨山逍遥观问道修道,其发明创造等传说遍及具茨山南北颍河两岸。
据推算,约在公元前年,黄帝在今天禹州大地居住。黄帝者,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被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少典与附宝的儿子,伏羲与女娲的孙子,因居轩辕丘,号轩辕氏,又因其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禹州北25公里的九里山南崆峒山南麓的逍遥观,世称“天下第一观”,轩辕黄帝就曾在此访师求道于上古哲人广成子,并在此修道传道三十年。
这期间,以蚩尤为酋长的九黎蛮族部落日渐强盛。
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的首领,他有兄弟81人,个个铜头铁额,八条胳膊,本领非凡,能呼风唤雨且能以金属制造兵器。蚩尤野心勃勃,企图成为天下共主,举兵挑战炎帝的神农部。
炎帝者,华夏始祖之一,号神农,因为以火德治天下,又称“赤帝”。他尝百草、种五谷、治麻为布,只为生民养民。这样一个注重发展农业的部落,远不是“战神”蚩尤的对手,很快炎帝被打败,退守到涿鹿一带。
于是,炎帝前往崆峒山联合黄帝。
后来,炎黄正义之师迎战不仁不慈、侵土灭族的蛮夷。
蚩尤有“食沙吐石”之能,能喷黑白二气,顷刻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雷电交加……黄帝与蚩尤争战三年,有“九战八败”之险境,幸得广成圣祖授摆“坤阵”之法,又助轩辕造“指南车”,他们终擒杀了蚩尤。
平息战火后,黄帝统一了天下各部落,炎黄二帝总结胜利成果,共同瞻阅了伏羲氏的《连山易》。黄帝于逍遥观十公里的前山村,在《连山易》中加入兵法战术,成《前连山》。炎帝则在后山村著作,着重于人民生存繁衍和发展农业并宣药疗疾,称《后连山》。
新密之说:
请在WIFI状态下观看
年4月文物工作者,在进行黄帝宫修缮时,意外地发掘出土了《风后八阵图记》石碑,石碑中记载了黄帝征伐蚩尤的过程。
黄帝成为炎黄部落首领后,对华夏文明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稳定、统一的社会秩序下,开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黄帝内经》的最初蓝本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成书。全书基本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录了黄帝与岐伯、伯高、雷公等大臣的对话。《黄帝内经》认为,人和宇宙自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整体和谐统一才能治理全身。
在新密所有的文化资源中,黄帝文化资源的富集程度最高,文化开发价值最大。
黄帝被海内外中华儿女视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文化遗迹主要分布在中原,其中新密号称“黄帝文化之乡”。
新密的黄帝文化遗迹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系列:
(1)黄帝练兵讲武遗迹:
黄帝宫:黄帝立宫建殿,讲武练兵,发明风后八阵图的地方。黄帝宫周围的许多村庄都与黄帝练兵讲武有关。
养马庄:传说黄帝养马的地方。
草场岗:传说是黄帝练兵马的地方,叫操场岗,后改名为草场岗。
仓王庄:黄帝屯放粮草的地方。
黄路坡:黄帝返回黄帝宫时路过的山寨。
马骥岭:黄帝驯养军马的地方。
力牧台:黄帝拜力牧为将的拜将台,又叫台岗。
桑园:嫘祖养蚕的桑园。
老虎圈:黄帝驯养老虎的地方。
讲武山:传说黄帝经常在此讲武练兵。
风后八阵:新密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它由黄帝与其大将风后研创。据传年前,蚩尤兴师作乱,侵犯中原,黄帝因将寡术乏,九战九败于蚩尤,便率兵退守至云宕宫(今河南密县刘寨乡云岩宫)练兵讲武,建立宫殿(即轩辕黄帝宫)。为讨伐蚩尤,黄帝拜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为交,并在此与风后研创了我国最早的《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2)黄帝访贤问道遗迹:
大隗、大隗村、大隗镇、大隗山,具茨山,观寨村修德观、崆峒山、避暑洞。
战国时代《庄子》中曾记载了“黄帝见大隗于具茨”的神话故事,说的是,黄帝为了统一天下,求贤若渴,到处访贤问道。他听说,具茨山中有一个名叫大隗的神人,智慧超群,十分渴慕,就率六个大臣到具茨山中去拜访,走到途中,迷了路,见到一个放马童子,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吗?小童说,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吗?小童又说知道,黄帝十分惊奇,就又问他你知道治理天下的道理吗?小子竟然天上人间侃侃而谈,黄帝问他治理天下的道理,他说,治理天下不过是跟放马一样,去掉其中的害群之马就可以了。黄帝再三拜谢,称大师而退。成语“害群之马”就这样来的,这也是中国法家思想的最早渊源。
当然这是一个神话,庄子时代是在公元前年,离黄帝时代比我们近2多年,其神话,有其想象,但其故事中的地名与新密的地名一一对应。
大隗镇,应是新密历史最长的一个地名,其地名渊源是黄帝见大隗于具茨。
具茨山:中国历史上与黄帝有关的历史最长的一座山。
新密大隗窑沟有七圣庙,内塑黄帝和他的七个大臣像,纪念他们到具茨山访问大隗的故事。
《庄子》中还有一篇黄帝问道的故事,名叫《黄帝问道于广成子》。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闻听广成子来到了崆峒山,就前去拜访,给广成子说,我想得到世间要道精华,让五谷生长,人民和顺,万物成就,结果,广成子把黄帝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他想要了解的是事物的本质,而所要想掌握的是事物的末端,这样胆大包天心胸狭隘的人,不足以告诉他世间要道。黄帝返回后,认真反思,有三个月没有理朝政,在一个小茅屋里苦思冥想,最后,又恭恭敬敬来找广成子,说自己想得到长生之道。广成子很高兴,一跃而起,给黄帝讲得十分透彻,说这种道,用于治天下,上可以当皇,下可以为王,失吾道者,当归于尘土。
大隗镇观寨村有个修德观,据碑刻记载是黄帝在此修德,并向广成子问道的地方,具茨山新密与禹州交界处有逍遥观,据载为广成子所居道观。
(3)黄帝招兵屯粮遗迹(主要在白寨镇)
黄帝岭:黄帝在此招兵买马,讨伐蚩尤的出征地。
摩旗山:黄帝在此插旗招兵。
屯粮凹:黄帝屯粮的地方。
议事台:黄帝与大臣议事的地方。
弹唱沟:又名黄帝乐院。
(4)轩辕丘—黄帝建都遗址。
新郑两市交界新密一侧。《史记》记载,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大清一统志》记载,“轩辕之丘在新郑西北故城25里。”但在新郑境内,考古专家经过长期苦苦找寻都没找到,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考古发掘,发现大樊庄村古城寨城址是仰韶至龙山文化城址,经专家论证,有专家认为,从地望和文献记载看,这里就是黄帝故都轩辕丘。中国古都学会到此考察后,认为,中华文明是从这里起步的。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狭隘的地方主义作祟,轩辕丘古城寨被人们故意地淡化在媒体之外。
(5)黄帝拜天祭祖遗迹:
平陌镇天爷洞是黄帝祭拜先人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比黄帝更为古老的祖先活动的遗址。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称为是天爷洞。
(6)黄帝的几位大臣人名遗迹:
《史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在新密与新郑交界,具茨山的最高峰,就是风后顶。在刘寨黄帝宫东南一公里有一高台建筑,这里是力牧台。在苟堂有大鸿山,山上现在仍遗留有古时垒砌的城垣,还有大鸿擂鼓指挥作战的擂鼓台。苟堂还有常先口地名。
大鸿山上有还有花园坡(黄帝御花园)、东华门、西华门等四门(四门以均华命名,城应叫华城,莫非中华之称自黄帝始?),还有黄帝避暑洞、黄帝拴马石、黄帝女儿梳妆楼等黄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地名以及传说故事。
在新密境内最能集中体现黄帝文化内涵的是黄帝宫。
刘寨镇黄帝宫
黄帝宫原名叫云岩宫,其创不知何年代,因唐代军事家独孤及在此写下《风后八阵图记》而出名,该碑记载了黄帝在此研创八阵兵法,打败蚩尤的故事,并记述了后世军事战争皆师从黄帝八阵兵法。这里因为河流交汇,沟谷纵横,地势隐蔽,还有天然溶洞可以住人,为黄帝选中,作为运筹帷幄指挥打仗的军事大本营,黄帝在此立宫建殿,修了三座寨栅,作为练兵守卫之用。在这三座寨栅上,考古专家曾挖出仰韶时代的陶片和龙山时代的灰坑,这刚好与黄帝时代相对应。
黄帝宫最有价值的是《风后八阵图碑记》,这幢唐人撰写,元代重刻,“文革”丢失,开发重现,历经风雨的碑刻是黄帝宫历史的最好见证,是黄帝宫的镇宫之宝。
古人描绘黄帝宫的诗词有很多,其中以钱青简的诗最妙,“战罢赤尤犒旅徒,云岩深涧葬兵符。千秋永罢干戈事,蔓草寒烟锁阵图。”正是满怀深情地记述了黄帝平罢赤尤,希望万世太平、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
如今的黄帝宫,山环水绕,碧波红船,绿树如云,风光旖旎,是新密一处山水人文俱佳的好去处。
新郑之说:
拜祖大典成为国家“保留举办”节庆活动
在年之前,新郑黄帝故里拜祖的活动多为县市旅游、文化部门举办,民间自发色彩较多,规格不高,知名度不大。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县级举办上升为由省级主办。
从年起,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不断提升规格,完善典制,逐步形成了由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政协、国务院台办、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郑州市政府、郑州市政协、新郑市政府共同承办的格局。
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庄严性、权威性进一步提升;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确定为国家“保留举办”节庆活动项目可以年年举办,不需年年报批。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
自汉代建轩辕故里祠以来,历史有毁有修。明代隆庆四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清乾隆二十九年修葺,《重修大殿碑记》记载:“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新郑市人民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黄帝故里进行了多次整修、扩建和改造,特别是经年和年两次大的扩建,形成现在的黄帝故里景区。可以说,黄帝故里历经了千年风雨沧桑,见证了历代王朝沉浮,而黄帝故里的变迁历程恰恰是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
新郑的黄帝考古学文化
黄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黄帝文化的研究是一个大课题,长久以来,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此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我等自不敢妄加多言,然而欲知黄帝文化面貌,了解黄帝经常活动的区域及其形成的区域文化是必要的,因此,本文欲从黄帝文化文献较为集中的记载和现代考古的遗址发掘情况结合起来,探索新郑区域内的黄帝考古学文化。
(1)黄帝都有熊的地望及与其相对应的考古学文化新郑是轩辕黄帝的故里、建都地,这在文献上多有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集解》引徐广曰黄帝“号有熊”,又引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续汉书·郡国志》新郑条下刘昭注引皇甫谧曰:“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帝王世纪》中说黄帝“授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又云:“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从以上几条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黄帝居有熊,是有熊国君;第二,黄帝在有熊建都,即今河南新郑。《庄子·徐无鬼篇》曰:“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足见庄子所处的时代之前早有黄帝活动于新郑一带地区的传说。关于黄帝族活动区域,它的活动的范围很广,但其主要活动区域在黄河中下游大中原之内,河北的涿鹿、阪泉,是黄帝与炎帝、蚩尤发生战争的地方;黄帝都有熊,居轩辕丘,拜华盖童子于具茨山,合鬼神于西太山等,这些遗迹均在新郑,新郑至今仍有以黄帝臣命名的风后岭、大鸿山、力牧台等遗迹,故新郑是黄帝经常活动的核心区域。考古学上的黄帝文化与仰韶文化中晚期相对应,黄帝都有熊文化与仰韶文化晚期大河村类型相对应。
(2)新郑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地理环境每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形成,都与它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社会,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较低,所以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从今天新郑的地貌特征来看,也特别适合于先民的生存与繁衍。新郑地处北纬34°16′至34°39′,东经°30′至°54′;海拔米至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处于我国的农耕区域。人们站在具茨山上,可以清楚看出,新郑这带地区,北距黄河不远,但黄河的黄水泛滥决不可能波及到这里,从今天的新郑向北,为大平原向丘陵过渡的地区,适宜于先民居住。从新郑向南为大山区,土质条件自然不如今新郑一带。在大平原与稍高的台地交错之中,有洧水、溱水、十八里河流贯其中,还有独立的具茨山可以据险而守,这对于抗拒洪水、猛兽能力较弱的先民来讲,确是理想的定居之地。新郑地理环境的优势也为黄帝建都在新郑提供了便利的物质基础。(部分文字转自许昌北京哪能治好女性白癜风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zx/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