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何以可与六国并立七雄

彭洋医生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60239.html

作为与赵国、魏国一同三家分晋而诞生的韩国,虽然有战国七雄的赫赫威名,但相较于其他六个霸主国,韩国国力差的实在是太多了,在他余年的历史中,韩国一直都是作为被裹挟的存在。

韩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实际上却是七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家,远远不能和其他六国相提并论。韩国地处中原,和七雄中前前后后四雄魏、秦、齐、楚都紧邻,被这些大国包围了的韩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在三家分晋刚刚完成的时候,韩国意图灭亡郑国,但竟然出乎意料地被郑国多次打败,甚至首都被围,尽管后来总算费九牛二虎之力灭了郑国,建都新郑,但他的国土面积实在是太狭小了。

据《汉书·叙传上》记载:“曩者王涂芜秽,周失其御,侯伯方轨,战国横骛,于是七雄虓阚,分裂诸夏,龙战而虎争。”应劭曰:“七雄,秦及六国也。”韩国实力远逊于其他诸国,为何还能与六国并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首先,不难想到的就是韩国自三家分晋以来,活到了战国时代的最后。像燕、韩这两个国家,即便在其全盛时期,恐怕也不会比战国初期的越,或者是康王时期的宋强太多,他们能名列“七雄”之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历史持续到了秦灭六国的最后一刻。

因而,列国历史的可持续时长,兼并存亡的最终结果才是硬性指标。

其次,韩国兵器行业强大。在冷兵器时代,兵器的先进性对于战争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国前期,武器的制作大多是以青铜作为原材料,特别是在戈、矛、戟以及剑等常规制式武器上,青铜使用都十分普遍,而青铜却有致命的缺点,就是脆,容易折断。韩国坐拥宜阳铁山,故韩国军队率先装备铁质兵器,在战场上韩军士卒的单兵装备较六国略强。苏秦曾评价韩国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天下强弓、劲弩、利剑皆出于韩”。韩国兵器制作精良,在战场上威力不俗,吴钩韩剑也闻名遐迩,故韩国的兵器一直都是当时的抢手货。

韩国也不是一个守旧的国家,早在商鞅变法之前,韩国就用法家名士申不害主持变法。

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早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申不害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兢兢业业,“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当然由于实力所限,韩国的变法不能与商鞅变法相比,但可以说,韩国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他尽力了。

韩国变法功成,国富民强,且韩国数次出兵攻击周围的国家,均取得胜利。韩国这头肥猪引起了魏国的注意,于是魏国发动灭韩大战,意图占有韩国的变法成果。韩国一方面顽强抵抗魏国,另一方面向齐国求援。齐国等魏韩两国消耗得差不多了,一战救韩,并重创魏国,从此魏韩两衰。

秦国经商君变法,兵强国盛后,屡屡出兵伐韩,迫使韩国不得不割地求和。

军队打不赢,就用计谋。韩国谋秦,有了资周抗秦计、移赵攻秦计、水工疲秦计、军争疲秦计,这些惊世大谋其实都是韩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只不过,韩国实在没有空间,更没有时间,没有能够像秦国那样获得平稳过渡发展的宝贵机遇。为了活下去,韩国只能去依附强大的一方,因此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资本去讨好强大的国家或者组织,求得强者的保护。如此这般,有如饮鸩止渴,恶性循环,没有机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凭借着不停的合纵连横,不断投机取巧,韩国最终得以得苟活到了战国末期。

公元前年,秦派内史腾率兵攻韩,韩国无力抵抗,最终灭亡,末代君主韩王安在战争中被俘虏。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软禁在陈县。

公元前年,韩国旧贵族在韩国故都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与此同时,被软禁在陈县的韩王安也被处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wh/13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