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霸主郑国,为何在战国时
郑国在春秋初期确实国力强盛,在当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并且赶走了北方最大的威胁狄人,深得周天子的信任和赞赏,起到了拱卫周都的责任。但是随着一代霸主郑庄公的继位和崛起,郑国的势力大大增强了,他们对周天子也不在像原来那样毕恭毕敬了,仗着自己的强大兵力还和周王室起了冲突,并且在战争中射伤了当时的周天子,自此周皇室的威严大大降低,周和郑国的关系日趋紧张,郑国也已经不再是周王室依靠的力量。并且因为地位位置的险要,郑国处在中原之地,周围多个国家,有大有小,是四战之地,时常会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因此国力在后来逐步削弱。同时在周围大国的压迫下,地盘无法扩张,国土面积有限,基本没有战略之地,只能面临着被打的而无法组织有效反击的境地。再加上糟糕的外部环境,郑国几乎与大多数国家为敌,得罪了很多人,这也使得它无法得到有效的外援和支持,因此最终衰落被击败。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郑国的情况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郑国是周朝姬姓诸侯国之一。其主要的都城:最初为畿内郑邑,后于公元前年迁都于虢郐之间,最后建都于河南地区的新郑。
春秋时期的郑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和诗乐文化等闻名于世,是当时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其境内诞生过多为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深远。
它的最早历史始于公元前年,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附近,国号为郑,这是当时郑国历史最早的记录。后来到公元前年,郑桓公继位后因为所处位置不利于建设和防御,而迁郑国于河南,建都于郑(现在的河南新郑市)。郑国在当时的主要版图即位于现在的河南郑州一带。
郑国历史上最有名且在位时间最长的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并且在春秋时期成为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国家,当时便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的传言。郑庄公的名相子产也治国有方,这就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郑国还出了一个名人列子,他淡泊名利,创造了《列子》这一恢宏的史诗。
不过这些知识昙花一现,郑国后来国力逐步衰弱,在战国初年,最终被韩国灭亡。根据史料统计郑国立国共计年,传位24君。
郑国的衰亡原因
郑国衰亡的原因具体分为内外两部分。下面分别介绍:
郑国衰亡最主要内部原因是内乱频繁,并且内部的制度越发腐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了。因为郑国处在中原之地,四周被大国或者小国包围着,国力的政治势力极易受到大国的影响,且郑国的国君儿子众多,这也为相互之间的争权夺势种下了隐患。此外国内还有权臣擅权的问题,这都使得郑国的国内局势混乱,这不利于国家的发展,郑国的势力始终被压制在一定范围内。
至于外部原因,最主要的就是郑国和周边国家的外交极差,他最初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出兵征讨过周边很多小国,也灭亡了一些小国,使得这些国家对郑国充满不信任和怨恨,因此都不愿意和郑国发展关系。对于周边的大国也是一样,经常联合一家打另一家,这样时间长了,大国对其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支持郑国,也不愿和它发展友好关系,这使得郑国在最后和韩国的战争中既无外援也无内部支持,很快就被韩国给灭亡了。
综上所述,郑国虽然在春秋初期成为了诸侯国中的一方霸主,但是好景不长,在无法解决内部问题,以及外交关系极度不佳的情况下,最终被韩国所灭。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wh/1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