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后韩赵魏都做了同一件事,而正是此

飞鱼说史原创抄袭必究

三晋分,战国起。

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就是战国时代开启的标志,所以韩赵魏三个诸侯又被叫做“三晋”,晋在古代也是晋国,现在的晋是山西省的简称,但是没什么差,因为古代的晋国和现在山西省的版图大致相似。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中原强国,是抵御外患的屏障,什么匈奴,什么蛮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老秦人,所以春秋时期晋国的作用不只是强盛了中原,但是到了战国初期晋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三家分晋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其历史意义重大,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都做了同一件事,而正是此事最终让秦国统一华夏,这件事就是韩赵魏分晋后共同迁都,三家本以为可以逐鹿中原,结果却便宜了秦国,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事。

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分晋前的封邑位置(也就是国都位置)。

韩赵魏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地盘之后,就是晋国最有权有势的大家族了,晋国的朝政也被三个大夫牢牢把持着,每个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而这些卿大夫的办公场所又叫做封邑,也就相当于国都。

韩的封邑当时在平阳(今山西临汾),赵的封邑当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魏的封邑当时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可以就看出,韩赵魏三家的封邑,都在今天的山西境内,也是名副其实的三晋。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野心也开始膨胀,因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黄河一代,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河北省境内,想要逐鹿中原,就必须南下,但是他们的封邑都在山西,照现在的话说,就是鞭长莫及。

你可能会说,国都离得远也能管理到,就像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国都远在咸阳,不还是管理着远在天边的楚国吗,其实不能这么说,因为当时的韩赵魏并不是郡县制,南下争霸会因为国都位置而有局限性,那么怎么办呢,自以为聪明的韩赵魏都想到了迁都。

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分晋后迁都之后的国都位置。

魏国是战国初期最先强大的国家,强君贤臣就是战国初期魏国的标志,君有魏文侯,臣有吴起,吴起长期驻守的西河之地,也让秦国东出无望,只能缩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但是魏文侯的野心并不是只看到了三晋,而是整个中原,魏国就瞄上了当时的大梁城(今河南开封),此地极其不简单,可以说是当时最为富饶的城市,魏文侯一声令下,夺下大梁城,并且迁都至此。

赵国的晋阳城,从智氏攻赵氏那时起,就成为了赵国的封邑,但是三家分晋之后,赵敬侯也学着魏国抛弃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市,南迁到了邯郸(今河北邯郸),但是赵国这个迁都非常错误,一直到赵武灵王才把战略重新转移到向北扩张,实现了赵国第一次中兴。

分晋后的韩国看着两个老大哥都迁都了,也磨刀霍霍,那韩国的目标是哪里呢,是当时郑国的国都新郑,这时正值秦魏相互厮打,韩国趁机就灭了郑国,并且毫不犹豫把国都迁到了新郑(今河南新郑),韩国也代替了郑国,在大国的夹缝中寻求生存。

飞鱼说:

三家分晋后韩赵魏都做了同一件事,而正是此事最终让秦国统一华夏,你可能会说,韩赵魏的迁都和秦国统一华夏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中间的关系很大,韩赵魏三国随着把国都南迁,战略目标也转移到了中原南部,对于中原西部的秦国,自然少了监视,也让秦国可以闷声强大国力。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共同迁都,本以为可以逐鹿中原,结果便宜了秦国,假如韩赵魏的国都不南迁,则会一直压抑着秦国的发展,让秦国东出无望,当时的魏,如果以西河之地为依托,不断向西蚕食还不强大的秦,吞噬了秦国之后,魏国统一华夏就所向无敌了。

韩国亦是如此,韩国虽然灭了郑国,但是直接就和秦国接壤了,魏秦楚三个大国包围的韩,其实从迁都那一刻就注定了不会真正的强大,事实发展也是如此,秦国强大后,韩国就成为了秦国名副其实的附庸,成为了秦国东出的匕首,当然也更加强大了秦国。

赵国的迁都也不是一件明智之举,为何如此说呢,因为迁都之后的赵,并没有真正的实力去南下逐鹿中原,由于迁都,让赵国参与中原的战争也多了起来,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己的实力,秦国也就在战国初期成为了局外人。

别国在打仗,秦国在变法,别国在迁都,秦国也迁都,只是韩赵魏三国的迁都虚弱了自己,而秦国迁都咸阳,则强大了秦国,为秦国东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国家不会无缘无故的强大,当然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衰弱,历史的兴衰总会有迹可循,战国群雄并起,英才辈出,我们对这段历史应该静静欣赏,您觉得韩赵魏的迁都和秦国强大有关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y/131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