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2019年重点项目事关每个新郑

1月25日,新郑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新郑召开,市长马志锋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现将大家关心的,年新郑市将要开展的重点项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

深入实施“”工程,年度计划投资.6亿元,开建达利食品二期等产业项目66个,建成投产人人利食品二期、润弘制药迁建等项目21个,支持好想你、遂成药业等优势企业增品种、拓市场,持续壮大千亿级现代食品制造、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

促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加快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开建耀德电子等一批签约项目,推动龙翔电气等骨干企业壮大规模,迅速集聚新兴产业发展优势。

3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以新郑新区、龙湖教育园区为主体,加快建设五星级酒店、会展中心、高端商业综合体,逐步壮大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规模。

4

加快推进华南城九大高端商业项目、传化物流小镇核心区、红星美凯龙中原家居城建设,打造一流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支持传统物流企业转型提升,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电商物流、多式联运

5

加强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网点配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6

加强房地产市场和风险调控,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7

加速全域旅游发展,精心举办枣乡风情游活动,宋城?黄帝千古情项目建成试运营;聘请国内顶尖旅游策划机构,对具茨山旅游资源进行策划开发,打造高标准休闲养生度假区。

8

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N”系列政策,推动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资源向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倾斜,帮扶“30强”“30优”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32家。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带动战略,认真做好“市长质量奖”评选,新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

9

持续增强产业集聚区竞争力。加快资源承接、产业集聚和功能提升,着力增强产业集聚区发展能级。铺设新港产业集聚区庆安路北段等3条道路供水管网,新建改造樱花路等4条道路;统筹推进集聚区南北片区建设,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10

精心编制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完善海绵城市、灯光亮化、园林景观、地下空间利用等专项规划,促进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各项规划深度融合、有机衔接。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11

加快老城区功能完善。推进老城疏解腾退补缺工程,腾退土地亩,全部用于建设游园绿地及公厕、停车场等服务设施。

12

启动南关桥改扩建工程,改造提升新华路等20条道路机动车道、人行道,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个,持续改善城区交通条件。

13

实施郑新快速通道等17条道路雨污分流工程,铺设供水、雨污管网及截污干管79公里,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功能。

14

加快南街古巷提质建设,高标准打造历史文化风貌区,彰显文化特色,提高城市人文魅力。

15

大力改善群众居住品质,快速推进白庙范村、和庄社区城中村改造,新建、续建故里新家园二期等社区20个,全年建设安置房套、回迁群众1.5万人、网签安置房套以上。

16

打造高品位城市新区。加快常青路等10条道路及配套管网建设,启动新村大道改造和中华北路地下连通工程;高标准实施轩辕湖周边重要节点灯光亮化,建成城市公园等5项生态景观工程;

17

基本完成郑新快速通道新区段东侧、西亚斯学院北校区、李唐庄等区域拆迁清零,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18

全面提速新区东部片区建设,加快高端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等商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靓丽城市名片。

19

高标准建设重点片区。加快华夏幸福产业新城起步区建设,建成创业大厦、智能终端产业港,完成潮河生态治理工程一期,启动汇成路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和中央公园等2个生态项目,全力打造“产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一流产业新城。

20

对标郑州主城区标准,持续推动龙湖中东部提质、西部片区开发,加快华南城特色商业区建设,高标准实施地铁二号线站点及周边环境整治;

21

竣工双湖大道西延工程,启动新老G连接线西延等8条道路建设;

22

开建龙湖第二水厂、第三水厂,快速推进自来水、天然气管网铺设,全面增强龙湖教育园区承载能力。

23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把城乡路网建设作为加速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构建高效衔接、纵横贯通的城乡路网体系。加快融郑道路建设,完成郑新快速通道与双湖大道等4个交叉路口综合改造,加紧推进求实路南延,启动大学路、郑新快速通道、中华路辅道项目,协调推进G建设工程,加速融入郑州主城区。

24

加快融港道路建设,建成S上跨G立交、万邓路上跨商登高速立交工程,竣工S改扩建和新老G连接线附属工程,加快推进北环路东段建设工程,开建龙港路潮河桥和莲花路下穿京广铁路工程,协调启动S建设工程,进一步畅通融港通道。

25

加快市域路网建设,完成西环路、S改建工程,建成孟港路等13条镇域道路,改造提升万邓路等3条县道,开建茨山路南移工程,不断提升市域道路通行能力。

26

把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加快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市政配套、公共服务,做强特色产业,不断促进北部龙湖、郭店、薛店、孟庄四镇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27

编制完成新村、城关、梨河城乡统筹规划,加速和庄产城融合,加快西关老工业区改造,推动近郊乡镇融城发展。推动辛店传统工业转型,加快建设工业强镇;

28

大力推行“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挖掘梨河、城关、观音寺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和具茨山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西南部乡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29

扎实推进“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力争全年批回土地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亩。

30

高水平扩大开放。创新招商理念方式,大力实施五职招商、产业招商和集群招商,认真筹办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经贸洽谈活动,全年招引项目30个、到位资金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加强外经外贸合作,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4.3亿元。

31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增加研发支出;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郑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家,转化科技成果13项,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

32

聚焦培育“四个一批”,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提升引领、高新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等“1+3”创新创业综合体、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年新入驻各类企业项目个、团队个以上。

33

强力推进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加快十八里河、暖泉河、潮河等河流治理,建成双洎河综合治理示范段、城市中轴线景观公园、暖泉河公园等城市公园,着力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

34

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完成十七里河湿地公园生态尾水净化,适时启动生态湿地建设。

35

建成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工程,开建新区污水处理厂、龙湖西部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36

持续加快生态绿化建设。紧紧围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和庭院花园化”目标,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完成商登高速等6条公里1.4万亩生态廊道建设,新增山地、平原生态造林亩,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37

建成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大吴楼生态文化公园,加快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枣林公园、后端湾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实施具茨山森林公园绿化提升,着力打造绿量适宜、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验收。

38

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修编完善《郑韩故城遗址保护规划》,高标准编制裴李岗、望京楼等6处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精心设计县衙、考院保护展示方案,完成市级博物馆新馆、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前期工作。

39

严厉打击毁坏文物违法行为,修缮保护具茨山岩画、名人故居(墓地)等遗迹遗址,快速推进博物馆、车马坑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40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持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7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

41

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建设,建成85个农药经营主体安全追溯点,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

42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全面实施庭院净化、房屋美化、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工程,着力建设“五美庭院”“四美乡村”和“美丽小镇”。

43

加大城乡配电网建设力度,升级改造电网公里,建成郑州力牧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建千伏梨河输变电工程,提升农村电网保障能力。

44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发展思路,积极培育特色民宿、田园体验、农家美食等乡村旅游新业态,高质量建设潩水寨等6个美丽乡村,努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品牌。

45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探索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个村(社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46

加强农地非农化问题治理,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省定目标。探索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新机制,促进农村资源要素合理流转。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业保险保障作用。

47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制定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低保等扶贫政策,持续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提升等关键环节,投资1.9亿元,谋划实施扶贫项目个,具茨山户人搬迁入住社区。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加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民生改善等扶贫援助,全力帮助南召县完成脱贫任务。

48

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医院,医院运营水平,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共体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级卫生镇3个、省级卫生镇4个,加快薛店镇、梨河镇郑州市级健康镇试点建设,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1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2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2.6万个;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奖励计划。

2

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

3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成智慧卫生监督系统,为1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综合服务区。

4

强化社会保障,对农村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进行改造,为全市名残疾人购买综合保险。

5

改善群众交通出行条件,打通金城路西延至新建路、陶文路西延至文化路、褚庄路南延至人民路、郑韩路东延至中华路等4条断头路,新建府西路、府后路;综合整修市区4座过街天桥;逐步实施公交公营,实行“城区1元、乡村梯次”票价,政府投资购买公交服务,增加公交车辆,普惠市民出行;新郑籍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首次上牌免收牌照费。

6

改善城区居民生活条件,高标准建设10个街头游园、7个生态停车场、7个新概念环保公厕;完成人民路、新华路、中华路精品街道亮化工程;改善老城区12个居民小区供水管网设施。

7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个行政村改厕,打造11个示范村、22条示范街道,建成33个行政村农村污水处理站(厂),改善1.6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条件。

8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图书档案方志馆,启动文化馆、科技馆建设,举办场文艺巡演活动。

9

增强老年人生活保障,新建5所敬老院、4所社区托老站,每年对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免费深度体检一次。

10

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建成洧水路农贸市场,完成仓城路农贸市场主体建设。

11

加强餐厨废弃物处理,开建餐厨垃圾处理厂。

12

推进节能城市建设,完成45个老旧小区、5个公共建筑、4个行政村住房节能改造。

爱新郑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

—end—

·爱新郑·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
治癜风比较出名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s/7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