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名目新郑耿氏香
年,新郑耿氏香制作技艺,被选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耿发旺被公布为传承人,
年,耿氏香被选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耿氏香坊”被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后被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确定为“大学生非遗文化教育实习基地”,
年,耿氏香的“塔式盘龙香”、中华大礼香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吉尼斯纪录。
在年前后,耿氏香先后研制成功“中华大礼香”,重达多斤,高7米多,直径就达到36公分;
还有“中华盘龙香”,最大直径公分,高达98圈。
这其中的“塔式盘龙香”在年荣获“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年,“中华盘龙香”在嵩山少林寺点燃,受到少林僧众一致好评;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新郑黄帝故里的拜祖大典,
又点燃了“中华大礼香”,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年,农历九月初一,在平顶山鲁山佛泉寺“世界大佛”的开光仪式上,
又点燃了“中华大礼香”,重达斤,高两丈零八寸,直径有36公分,被誉为“世界和平第一香”。
耿氏香历史悠久,晋代王嘉《拾遗记·轩辕皇帝》记载:“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硅玉于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冲舂杂宝为屑,以沉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
同时在新郑黄帝故里周边,也流传着“黄帝与岐伯制香”的传说。
根据耿氏族谱记载,耿氏家族是从山西高阳县迁至新郑县的耿坡村,先祖“耿自根”就是制香艺人,从先祖传至耿发旺,
已经有18代人,多年的历史。
耿坡村,相传在清末民初时期,已经有多户人家。其中有90多户都是制香艺人,制香成为全村的谋生门路。在旧时就有“地有千顷,不如姓耿”的民谚。
耿氏香,因为以纯天然中药香为独到优势,所有的香品原料均是取之当地,用中草药和木香粉为原料,
采用祖传秘方,没有任何的化学元素的添加。
由于有数十种的中草药,具有驱蚊除虫、化病疗疾、安神启灵、清新空气的作用。
相传,耿氏香在明朝就有老字号,叫做“和顺公”,当时的“耿中泰、耿清路、耿全海”都是当地著名的制香艺人。
“耿氏香”制作工艺:
传统的制作技艺有十几道手续:
第一步就是配料,要采用当地的榆木、柏木、椿木、杏木等木材碾磨成粉,再配以数十种中药粉,
按祖传工艺在香木槽里掺合均匀,将含有硝、盐、碱的地下水加热到℃,加入天然颜料与火硝,
用扁香杵将加水后的原料,反复搅拌,使其充分融合。
第二步,就是轧香机轧香、上案;
第三步,搓香、截香、分批上香箩晾晒;
第四步,摞香、压香整形;
第五步,捆把、包装、盖香印;
第六步,成品装箱代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zx/1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