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之论我县析城山六峜遗址

文/李琳之

“六峜”之立夏立冬峜

伏羲部落定居到昆仑虚的时间,应该是伏羲时代早期稍晚时候,他们那时已经逐渐在开始由狩猎时代向畜牧时代转变,并且也在慢慢迈入自在农业时代。所谓自在农业时代,就是完全根据平时的经验积累来进行春种秋收活动。但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种植显然会受到节令规律的惩罚。无常的欠收,会让他们的辛勤劳动付诸东流,所以,明确播种收获节令就成为他们最为迫切的需求。而需求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科学发明最佳的助力器。伏羲部落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已经对季节时令的变换和太阳、以及其他恒星的移动之间相关的规律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于是,伏羲在进一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简朴的天象观测仪——他们在昆仑虚东侧一排,两两间隔米,堆砌了五堆大石头,然后再在圣王坪中央堆砌起另一堆石头,作为观测者的观测点。等太阳、东面某一石堆和观测者三点成一条直线时,就说明那天是其中的某个节令。这五堆石头,从北至南,分别代表着夏至、立夏或立秋、春分或秋分、立春或立冬、冬至八个节令。这个简陋的天象观测仪,后人称之为“六峜”,《管子》一书曾有记载:“虑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虑戏即伏羲也。遗憾的是,由于伏羲所处时代久远,漫漫时光已经消磨掉了原来的天象观测痕迹,以至于历史上的众多的名家大儒都不能对“六峜”做出确切解释。直到年,华润葵老先生在析城山山顶发现五处大石堆残留,又调查了解到山中居民关于那几堆石头是用来观察节气的传说,才在阳城县政府的帮助下,逐一进行验证,从而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六峜授时”也被称作“晨考日出”。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授时方法,直到周代时还在运用。《管子》一书对此同样有明确的记载:“周人之王,循六峜,和阴阳,而天下化之。”

太极八卦是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它好像就是有关占星、勘舆、算卦的风水学说,这其实是误解。八卦最早是伏羲用来观象测天指代农时的八个节令符号。我们现在所谓的太极阴阳图其实是伏羲天地双龙图的一种讹传。在远古时期,氏族部落首领除了靠血亲关系维持其至高无上的领导地位外,还要通过两种手段来控制其部属,一是垄断祭告祖先和天地的权利,二是垄断定方正位、授民以时的权利。

伏羲在“造六峜以迎阴阳”的过程中,慢慢意识到他所在的昆仑虚的整体形状和北斗七星的形体有惊人相似的一致性,都是略带弯曲的蛇形,再根据黄河、闪电和旋风的形状,还有打雷时“轰隆隆”的声音,这样就形成了有形有声的“龙”的概念。与此同时,他得到了燧人氏留下来的“燧皇之图”即北斗七星围绕北天极旋转的一个简单图画。伏羲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部落群体,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不断观察、不断研究,终于发现,天上的北极圈不像其他星体会陨落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而是永驻在天空的中央,“我自巍然不动”,北斗七星呢,不但不会陨落,而且还一直绕着北极圈在不停地旋转。伏羲还发现,北斗七星是在围绕北天极向左旋转,他所处的昆仑虚似乎是在向右旋转,当北斗七星旋转到上中天的位置时,它呈现出昂首或头朝南面东的态势,恰与头朝北面西的昆仑山体呈首尾相交相缠的奇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伏羲首先形成了“天中”“地中”和“天龙”“地龙”的观念。“天中”就是天庭的中央,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地中”就是大地的中央,是人间统治者居住的地方。“天龙”就是北斗七星,“地龙”就是他所在的昆仑虚。关于昆仑虚是“天中”的思想,古籍多有记载,那些神话还因此把昆仑虚描写为盘古开天劈地后支撑天空的中央支柱,说昆仑虚是王者通达上天、联通天地的天梯。

总之,伏羲是把这个奇异的天象图如实画了下来,又参考“燧皇之图”,根据北斗七星移动时天气和时令的变化,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分别标注了八个符号予以标记,一幅完整的天地双龙图就此横空出世。这八个符号就是后人所谓的八卦,这幅天地双龙图实质就是被周文王、被孔子、被道家和阴阳家等多次篡改或者叫发展后的太极阴阳八卦图之本源。八卦授时又叫斗柄授时,战国时期的《鶡冠子·环流》是这样记载的:“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由此可见,八卦的最初含义就是指悬挂在天上的星星,指悬挂在天空中的龙图星座。

学界多有人认为,说伏羲是中华民族八千年的肇始者和奠基者没有依据,都是一些子虚乌有的神话传说。这在昆仑虚的本真面目没有显露以前可以这么认为,但在我们析城山的原始面貌揭示给众人阅读的时候,就不能这么看了。华润葵先生经过十多年对王屋山区,对析城山上的多方考察研究,又耗时一年多的时间,以天文岁差反演为技术手段,反推一万年以来的古天象,并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天象仪反复试验演示验证,最后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一、只有年前的北斗天龙才能与昆仑地龙相互推出天地双龙图,即太极阴阳八卦图,因为只有年前的北斗天龙才能永驻天空而不陨落于地平面以下。

二、只有年前的北斗天龙才能出现“飞龙在天”“群龙无首”“龙尾伏辰”“携日月以指极”等古天象奇观。

三、因为天体运转的时差现象,只有八千年前的北斗星座的指向线与北天极连线之间的夹角即“杓极夹角”才是21°。21°是来源于伏羲八卦象数风水文化的一个很神秘的概念。古人在选择帝都或建造宫殿时,多信守这一神秘数字。凡王都、道宫与天极间构成21°角,就表明其系伏羲文化的承统。譬如,周公当年当年就是在对周围地理环境多方“复卜审视”后,才选择在昆仑虚即析城山南21°的地方营建了洛邑王都;唐代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则选择天台山南偏东21°建造了王屋道教三宫之首的紫微宫。

除此之外,大量考古文物的出土也在无言指证着伏羲文化源于八千年前,而且伏羲文化已经从中原辐射到了周围乃至偏远地区,譬如甘肃天水出土的大地湾文化距今约-年,山东的后李文化距今约-年,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文化距今年。最为重要的是,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了年前的蚌塑龙;年,考古人员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查海文化遗址发掘出了距今约年的大型石塑龙。该龙体由相等的红褐色砾石堆砌而成,身长19.7米,宽1.8-2米。龙头朝向东南,尾部朝向西北,与聚落居民房址方向一致,这说明龙在当时已具有了神圣的地位和特殊的文化含义。

本期编辑:上官伟伟

赞赏

长按







































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ys/63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