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nbsp精彩看新郑之现代农

  “十二五”期间,新郑市紧紧围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初步形成以区域特色农业为主导、涉农企业为龙头、城乡互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农民迈向致富的道路更加宽广。

  梨河镇梨河村村民张留珍在5年前家里一直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也不高。后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村里开展土地流转,她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家里收入增加了不少。

  看到张留珍靠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蔬菜大棚致富后,村里不少人也搭建起大棚种植蔬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而在全市,“十二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从年元增长到年的元。

  这些变化与成绩,与新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精品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密不可分。

  近年来,新郑市充分发挥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商贸物流发展迅速等优势,在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先后在梨河、城关、辛店、郭店等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达3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78%以上,高于全国标准3个百分点的同时,不断创新现代农业体制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积极构建“优质粮油、现代畜牧、特色果蔬和农产品加工”四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特色种植、标准化养殖、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

  思路一变天地宽。今年1月份,新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更是根据全市农业发展现状,量身订制并启动“北部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高标准粮田优种示范区”和“红枣产业示范区”三大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三大示范区已入驻农民企业48家,流转土地9.4万亩,完成投资23.8亿元,建成蔬菜、林果、花卉苗木、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园区30多个,初步形成“一园一特色”“一园一景观”的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新郑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劳动力就业和增收,实现多方共赢。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达15.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1%,涉及农户3.4万户。

  梨河镇新蛮子营村村民陈彩红家里6口人,6亩多耕地原来最多能挣1万多元。现在全部流转出去,她也到附近企业打工,做了“高收入”的农民。

  如今的新郑市,正朝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用生态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理念引导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科技信息装备农业,逐步闯出一条“山水田、产城园、健养闲”的现代农业精品之路。









































白癜风的图片
北京治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ys/14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