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要修著家谱承前启后三千年,教
以前,中国的家庭几乎都有自己的家谱,尤其是那些传承很久的大家族,不仅有族谱、还有家族祠堂供奉祖先。一个人的姓氏都是从自己的祖宗那里传承来的,所以拥有同一个姓氏的人说不定就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家谱的产生来源于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人们把祖先的姓名记录下来,除了对先祖的追思,也是一种家族传承的仪式。
自有家谱以来,已经过了三千多年了。在古代,修著家谱是人家的头等大事,不修家谱的会被外人当做不忠不孝的反面代表。所以,修家谱在古代也被看做是孝道的其中一条。
中国人讲究个饮水思源,意思是不能忘了老祖宗,如今,河南新郑每年都会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很多人都会前去祭拜,寻找自己的根。
如今,还能保留家谱的家庭已经不多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减少,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的话,家谱的消失是迟早的事情。现在,人们起名字都不按照家谱了,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取名,能够按照家谱起名字的只是极少数生活在农村里的家庭。
在古代,朝代兴替往复,但那些士族却一直在发展,成为封建社会时期的一股庞大的力量,他们的家谱也成了现代历史学家研究古代历史的一种重要史料。
在家谱中,记录了这家人的姓氏,姓氏的起源,如果这家人曾经有过别的姓,后来改成了别的姓,在家谱中都会有记录,包括改姓的时间和原因。
家谱中记录了一个家族所有的成员,依照辈分从上到下排列,每个人的关系都会标示清楚。除此之外,每个家族的家规都会写进家谱里,传承至今的颜氏家训就是从家谱中找出来的。
而且,家谱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历史,里面记录了家族中每个人的生平,事有详略,其中还收录了家族中人所做的诗歌、杂记等,家中人往来的书信也会收录在家谱内。
家谱的作用就是承前启后,教人莫忘先祖,从家谱中找到认同。家谱也将家族的每个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家庭和睦。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wh/1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