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有才华的法家代表,落寞的韩国贵族

韩非(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非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同为荀子的学生,韩非的才华更卓越,文章更出众,就连李斯也曾自叹不如,被韩非的才华所折服。

韩非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本溯源于道家的黄老之术,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的两个人之一,哲学上,他主张唯物主义,辩证思维,道生法,法家三治。当然,韩非最大的贡献是对法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借鉴其余家派的的学说,将法家思想中的“法”、“术”、“势”糅合在一起,建立起了更为完善的体系!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名实相符,改革图强,改革变法。法律上,主张以法为本,依法治国,法不阿贵,以法为教。所以后世称他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与李斯不同,他虽有远大的抱负,但他更爱自己的国家,这也就是他日后为保存韩国而被始皇猜忌入狱而死的原因。学成之后,他并没有选择当时较为强大的国家,而是选择了自己的母国,一个在战国时期较弱的国家——韩国。

虽然,韩非带着满腔热血返回韩国,想要利用自己的才干来改革韩国,试图想改变韩国的政治局面,是韩国变法图强,韩非观察到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恳请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最终得不到采纳。

幸运的是,韩非的书传入了秦国,秦王嬴政很欣赏韩非的才华,很赞同韩非的政治观点,对韩非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感觉韩非就是他政治上的知己。不久,秦王攻打韩国,陈兵韩国,要求韩非出使秦国,方可停止对韩国的攻势,韩王没办法,只好启用韩非,让其出使韩国,换韩国的安全。

虽说韩飞受秦王的喜爱和重用,但是韩非终究还是对自己的母国无法割舍,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大计,而首要的目标是离秦国最近、实力最弱的韩国。而韩非与李斯的政见相左,他主张存韩灭赵,这就让秦国舍近求远、舍弱攻强,妨碍了秦国的统一大计。李斯与韩非是同窗,他了解韩非的辩术了得,担心秦王被韩非蒙蔽,故上书劝谏秦王,陈述当中的利害关系,他说:“韩非此次前来是为保存韩国而来,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始皇认为李斯言之有理,猜忌韩非用心,故将韩非打入廷狱。

韩非最终被廷尉逼着服毒自杀,虽然始皇后来后悔,但为时已晚。韩非虽然有卓越的才华,但终究因为自己身份的特殊、对母国的爱和自己国君的昏庸而无法展现自己的抱负,法家思想在秦朝流行,但到后期因其酷吏严法的残暴性被遗忘,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将一部分法家思想融入至儒家思想以达到巩固君主中央集权,而主要的法家学派很少现世。现在大家把法家作为中国法律思想的起源,韩非可以说是中国早期法律思想的集大成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tw/13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