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特刊蓝天为卷写出彩河南日报

郑州机场已成为全球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施书芳摄

□薛世君

每次去航空港,都会对“日新月异”这个词有更直观的感受。在双鹤湖中央公园的葱郁旖旎中散步,在城市会客厅观赏大气磅礴的空港规划,在机场感受客货飞机频繁起降的忙碌,在北港感受人车如织的都市繁华……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空中丝绸之路”带来的发展巨变,感受到航空港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和豪情万丈的雄心壮志。

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明确表示,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从那时至今,整整两年过去了。短短两年间,我省对外开放大步迈进,四条丝绸之路竞相发力、竞呈异彩,而其中“空中丝绸之路”是最为光彩夺目的风景。牢记总书记嘱托,我省把郑卢“空中丝绸之路”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心任务,着力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在物流合作、枢纽建设、航线拓展、产业培育、金融创新、经贸交流、人文往来等领域全方面突破。一个已开通34条全货机航线、通航40个城市、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正在崛起,一个以航空运输为主,集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客货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一个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代表、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快速构建……从“互联”到“互通”、从“互利”到“互赢”,“空中丝绸之路”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熠熠闪光的“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成为河南落实总书记嘱托的生动实践,也印证了总书记的高瞻远瞩。

“空中丝绸之路”越是向前拓展,其重大意义便愈加凸显。对于郑州来说,“空中丝绸之路”是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强劲动力源,对于“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至为关键,越融入、越开放,越顺畅对接国际元素,“国际郑”的名号就会越响亮。对于河南来说,“空中丝绸之路”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名片,是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形成内陆开放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对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来说,“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空中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新亮点,是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必将有力助推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热情拥抱世界。

已然飞跃关山,举目鹏程万里。随着高铁线路的加密和航线增多,武汉、长沙、合肥、西安等周边城市也都在向“枢纽”迈进,各地中欧班列竞相发力,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也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之后,国家又先后批准了11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再放宽视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全球贸易形势错综复杂,竞争与博弈加剧,中国坚持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亟须各地充分释放“开放内生动力”。我们的形势是,新一轮开放竞争中,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的重大使命是,牢记嘱托、服务大局。把“空中丝绸之路”做大做优做强,让“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宽广,是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继续强化“空中丝绸之路”独特优势,龙头高昂、动力澎湃,引领“四条丝路”协同共进。

“潮流来了,跟不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是对我们的有力鞭策。唯有遵循发展规律、把握时代机遇,继续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才能在开放发展中一往无前。去年河南代表团的欧洲之旅,就是一次带动全省上下拉高标杆找差距、转变观念谋开放的生动示范。做大做强“空中丝绸之路”,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机场“综合保障能力”“通关便捷能力”“优质服务”等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进一步发挥好覆盖东中西、带动全国、联通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聚集功能,主动对接其他国家战略;进一步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形成“强磁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河南的新标识,提升河南在内陆开放中的门户地位,成为带动中部崛起以及周边地区开放发展的领头雁。

国之中,河之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一小时航空圈可以辐射7亿的人口、全国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两小时航空圈可以覆盖约占全国90%的人口和95%GDP的广大地区,还有“四条丝路”并举、“五区联动”的乘数效应和综合优势……再打开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图,看着中原一带在地图上被标为浓重的红色,就会对河南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和未来前景升腾起无尽的遐想。在航空港起降的一架架飞机,载来的是世界各地的潮货,是源源不断的客流、信息流、资金流,更是与国际接轨的理念、与时代同步的自信,载出的是河南特产和河南制造,更是河南开放合作的诚意、崭新现代的形象、奋发崛起的气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中原出彩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把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河南一定能在中部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书写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古都洛阳开启“新丝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田宜龙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雪娜

东汉时期,班超从都城洛阳出发,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古丝绸之路。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千年后,新丝路生机勃发。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古都洛阳的“洛阳造”搭乘“空中丝绸之路”开启新征途。

在洛阳天久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批批高端铝制产品历经多道工序后,被印上“宜家”标志开始打包,该车间每天都会有3个货柜的产品发往50多个国家。

在伊川县移动终端产业园洛阳拜波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密镜头无尘车间,工人正在组装镜头部件,眼前形态各异的镜头,涉及航空、通信、光电子和激光等领域。不久,它们将搭乘飞机前往世界各地。

飞机不仅拉来货物,还带动贸易,更加深了跨境产业发展和合作。

去年5月,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签约,示范区首批播种的公顷绿豆,由洛阳提供良种,其产量比当地原有品种提升近3倍。中国一拖配套研发的收割机驰骋其间,使当地绿豆收获率超过95%。根据规划,这里还将建立果蔬种植区、畜牧养殖区、屠宰加工厂。

中信重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8个海外公司或办事处、7个备件服务基地,实现了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全流程的国际化布局,市场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洛阳造”特种机器人进驻中白工业园,正式“牵手”白俄罗斯。

洛钼集团通过大规模海外资源并购晋级稀有金属世界级龙头企业,现已发展成为资产营运遍布亚洲、非洲、澳洲、南美洲四大洲,资产超千亿元的跨国矿业集团;洛阳北方企业集团生产“大阳”“洛嘉”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摩托车,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商务部确认为全国摩托车出口基地企业。

洛阳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年至年,洛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49亿元人民币,到沿线12个国家承包工程项目26个、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3.79亿美元,在沿线8个国家投资项目9个、投资总额万美元。

郑州机场的工作人员在装卸从卢森堡航空货机运来的货物。邓放摄

许昌临空经济借“机”起飞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董学彦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烜

6月13日上午,一辆载着高档假发产品的货车从许昌瑞贝卡发制品公司厂区驶往郑州机场西货站,准备搭乘卢森堡货航的航班飞赴欧洲。几天后,这些做工精致、时尚新颖的假发新产品就会出现在巴黎、伦敦等城市的商店里。

“市场需要抢占先机,新产品早到货一天是畅销品,晚到货一天就可能成为滞销品。”公司总经理郑文青介绍,借力郑州航空枢纽网络,地处中原腹地的瑞贝卡把握市场潮流,把“头顶时装”事业拓展到了全球,“REBECCA”“NOBLE”等品牌已成为高档假发产品的代名词。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许昌的多种假发产品从中原出发,沿着“空中丝绸之路”,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许昌市发制品产值达到亿元,出口产值达到67.3亿元,在北美、西欧、非洲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0%。据统计,全球每10顶假发中有6顶来自许昌。

航空运输适用于高附加值、高技术、高时效性的产业,一条连接中原与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增强了许昌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让更多许昌产品出现在世界市场的舞台上。

早晨在许昌采摘的鲜切花,通过航空运输当天就能进入国际消费市场。“此话毫不夸张!”鄢陵德众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岳保亮表示,当初他选择从昆明来到许昌投资,就是看中了许昌紧依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区位优势,还有政府营造的良好环境。

许昌以开放思维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郑许一体化,强化与郑州的产业、交通、生态、功能、平台、空间六大对接,让临空经济借“机”起飞。如今,许昌是全省除郑州外货物出口额最大的城市,是首个建设郑州航空港异地候机楼的城市。“许昌制造”已经成为航空运输、中欧班列和郑州跨境电商的重要货源。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溢出效应”,推动许昌成为资金、项目流入的洼地和开放合作的高地:森尼瑞公司与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牵手”,成立施坦贝斯(许昌)产学研公共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服务;大森机电公司并购了凿岩钻探装备制造知名企业、欧洲市场排名第二的德国GTA公司,演绎了一个民企跨国并购的精彩故事。

截至目前,许昌市签约对德合作项目63个,21个中德合作优质项目先后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在卢森堡货运机场,工作人员正在装运发往郑州机场的货物。邓放摄

“空中丝路”越织越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宋敏通讯员施书芳

今年以来,郑州机场西货站这个“国际超市”不断增添新“品种”:首批多只来自新西兰的奶山羊、50只来自荷兰的小袋鼠、20吨来自美洲的橙子……随着“空中丝绸之路”航线航班加密,形成了更加完善的航空枢纽网络,国际货品持续快速增长。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给郑州机场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两年来,郑州机场逐步扩大以郑州为中心、“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加密郑州至首尔等亚洲地区货运航线,完善远程洲际货运航线,开通郑州至美国、匈牙利、以色列、加拿大、埃塞俄比亚以及智利、巴西等地全货机航线,积极探索郑州—卢森堡等“安智贸”试点航线。

截至目前,在郑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达21家,开通全货机航线34条,通航城市40个,货运运力、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基本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

作为“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机场,郑州机场的货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今年3月,3架满载着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参赛车辆及物资的全货机,从郑州飞往意大利罗马,这是郑州机场首次为国际赛事提供运输保障服务。

目前,郑州机场拥有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冰鲜肉类、澳洲活牛、国际邮件经转等6个指定口岸,口岸数量、种类居我国内陆机场之首。郑州海关在郑州机场客货运推行“7×24小时”通关,通关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口岸经济的“溢出效应”日趋明显。

从澳大利亚空运来的金枪鱼抵达郑州机场。施书芳摄

40个小时!Zara服饰在郑“玩转全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栾姗

一件“快时尚”Zara品牌的服装,从西班牙的流水线上到中国各大城市商场的货架上,需要多长时间?48小时。

这是世界四大时装零售集团之一——Inditex集团给全球物流代理商的货物分拨时限。“这样,Zara品牌才能实现每周两次更新货架。”6月13日,郑州丽服仓储有限公司报关员周浩说。

而在郑州,这一时间被缩短了8个小时。郑州丽服仓储有限公司只需要4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西班牙—郑州—全国”的分拨轨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周浩说:“我们有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还有河南‘单一窗口’的‘秒通关’,便捷的物流加上快速的通关,再加上郑州到全国各地直线距离最近的区位优势,时间自然可以大幅缩短。”

一件Zara品牌的服装,每周二、周五的12时,坐上卢森堡货航的飞机,从西班牙萨拉戈萨机场起飞,23时降落在郑州机场,然后被集中运往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次日凌晨3时清关结束,9时开始装上物流卡车,12时开始发往全国各地,最晚第3天凌晨4时即可到货,早上商场开门贴上标签后,便直接上架。

凭借快8个小时的分拨时间优势,继北京、上海之后,郑州成为Zara品牌在中国的三大分拨中心之一。

截至目前,Inditex集团通过卢森堡货航执飞的包机约班,已承运货运量约2万吨,分拨到中西部地区60个城市的多家门店。郑州丽服仓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牟益民说,一条“空中丝绸之路”带来“买全球、卖全球”。近两年,该公司业务量每年递增25%以上,郑州正成为In-ditex集团旗下7个品牌在中国的重要分拨中心。

编辑:刘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y/13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