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河两岸各族姓氏渊源和历史名人及祖先迁徙

郑姓一脉出自荥阳望族黄石繁衍源于义门分家

郑姓源出姬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姬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即郑桓公。公元前年,郑国被韩国所灭,国人迁到陈、宋之间,以国郑为姓。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阳新郑氏始迁祖为郑才中,他于北宋年间从江西德安迁到阳新乐平里山口源(今阳新木港镇)。后人主要分布在排市、木港、龙港、浮屠、陶港、太子等地,共有31个庄门,余人。郑才中其中一个儿子郑思庱(chěng)的后人郑定六带着儿子、侄子等人从阳新迁到大冶果城里(今刘仁八镇),目前人口已超过1.2万人,共分布在刘仁八、殷祖、保安、灵乡等地的68个庄门。

  “天下郑姓出荥阳”

  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位于大冶刘仁八镇的郑氏宗祠,一点儿也不为过。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宗祠的外门楼上金色的彩绘,在阳光下的确是金碧辉煌。

“天下郑姓出荥阳”,说起荥阳,估计人们印象并不深刻。但如果说起刘邦与项羽以荥阳的鸿沟中分天下,三国时刘备、关羽和张飞在荥阳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那么人们便不会那么陌生了。这里素有“两京襟带,三秦咽喉”之称,是象棋上“楚河汉界”的发源地。

  翻开《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史书便可发现,荥阳仅仅是发源地而已,如果追溯郑姓的得姓来源,还得去陕西。据记载,郑姓源出于姬姓,得姓始祖为郑桓公,也即是姬友。他是周宣王异母弟,被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一代国君。后来郑氏子孙迁到荥阳,在此开枝散叶,成为望族。

  到了唐朝时,郑氏达到鼎盛时期,从唐高宗上元二年(年)的郑益高中状元开始,直到唐朝灭亡二百年间,整个郑姓家族产生了22名进士、6名状元、8位驸马、11个宰相。史书称“郑半朝”,即“上殿半朝郑,下殿满床笏”,郑姓在朝中的强大势力是其他豪门望族所无法比拟的。

  江西义门郑氏被迫分家 

  研究郑氏一族迁入湖北的路线,发现其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隋唐时河南荥泽人郑善果。话说郑善果的父亲郑诚在隋朝时是位大将军,在剿灭尉迟炯时战死,隋文帝念其有功,便封只有9岁的郑善果为持节大将军,同时晋封为武德郡公。

  如何让年仅9岁的孩子胜任此殊荣?郑善果的母亲崔氏十分贤德,悉心栽培他,终于成才。唐武德元年,郑善果被封为刑部尚书,贞观三年又被任命为江州刺史。于是郑善果走马上任,便从河南来到了江西。死后,也葬在了江西德安县吴山乡葛洪山。

  正是由于郑善果的上任,郑氏一族才有了从中原南迁的过程。郑善果的第7世孙郑宗于唐大中八年迁到江西德安定居。他生有3子,子生10孙,孙生32子,32生72,72又生,历时6代,聚族余人,家规严谨,礼义相率,清白传家。北宋嘉佑元年(公元年),郑氏一族的事迹被皇上知晓,特旌表为“德安义门郑氏”。

  俗话说,树大招风。家族过于强大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元年,郑氏被下令分家,按照“文”字辈分成32户,逐一从江西德安外迁。一个大家族就此瓦解,这才有了郑氏后人迁入阳新的事情发生。

  郑才中后人在阳新、大冶分布甚广

  郑才中是郑善果的第15世孙,郑氏一族分家后,他便从江西迁到了阳新乐平里山口源(今阳新木港镇吉山村)。要说起看风水选择良地而栖,这郑家人还是有点本事的。据说郑善果的孙子郑良,曾为礼部尚书,退隐不任后便潜心著作地理全书。想必,他所著的全书应该留给了后人,而郑氏后人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地理知识吧。

说起来,这中间还有个小故事。据说郑才中本来是没有打算到湖北来的,他原本看中了江西瑞昌境内的一块土地。谁知与他结拜的曹姓兄弟见那块地风水好,便叫郑才中让给他,并答应给他留一块地作为他百年之后的坟地。

  郑才中最终答应了曹姓兄弟,这才从江西迁到湖北阳新乐平里山口源,后来又搬到玉畈村(今属阳新排市镇)。但他死后,真的葬在曹姓兄弟留给他的那块地上了。

  就这样,郑才中便成为郑氏一族阳新的始迁祖,他共生有8子,其中四子郑思庄、郑思廉、郑思庱、郑思廓留在阳新繁衍,其他四子则分布在通山、武穴、蕲春、江西、四川等多个地方。其中郑思庱不知是什么原因,竟对道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前往浙江茅山学习道术,道行十分了得,还运用道术抗金成功,被宋仁宗封为“法通真人”。

  在郑思庱学道术之后,他的后人郑定六带着儿子郑福一与侄儿从阳新搬到大冶果城里(今大冶刘仁八镇)居住。因当时郑定六的儿子和侄儿一辈共有七人一起迁出,于是大冶郑氏后人便将这七人的后人称为“七房”。

轶闻志

  

  郑善果受其母教诲

  

  唐朝刑部尚书郑善果获封持节大将军时,年仅9岁,多亏了母亲崔氏的悉心教导,才能为官清正,口碑甚好。

  每当郑善果上堂处理政事,母亲常坐在帷幕后观察。听到他分析决断合理,回家后就非常高兴。如果他做事不公平,母亲就回家蒙被哭泣,整天不吃饭,郑善果趴在床边不敢起来。母亲对他淳淳教导,善果点头称是。

  郑善果的母亲常常纺纱织布,半夜才睡。善果说:“我受封赏,官位达到三品,俸禄还算丰足,母亲为何还要如此辛劳呀?”他母亲回答说:“你现在这些俸禄,是皇上报答你父亲为国献身的。你应当要用来供养整个家族,替你的父亲给人以恩泽。纺纱织布,本是妇人之事,上自王后下至士大夫的妻子,各人都有规定的事。如果对正事怠惰,这就是骄横放纵。我虽然不知礼道,但怎可以自毁名声呢?”郑善果从母亲的良好品质行为中受到教诲,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不奢不侈,以清官的好名声而善始善终,成为一代名臣。

联系我们

欢迎郑家宗亲积极投稿,郑氏相关的:寻根、家谱、联谊、公益、文学、摄像、书法等均可投递。

投稿邮箱:ipcip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y/12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