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新郑飘梁馍上梁曲儿

在新郑,与明朝首辅高拱有关的风俗传说有很多。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一则起房盖屋的风俗,据传此风俗也由高拱而起。

新郑老百姓以前起房盖屋,都要撒飘梁馍(“飘梁”即漂亮之意),还要在大梁上贴副“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的大红对联。

传说有一天,高拱走得累了,坐在村边一个大树荫下歇息。这时候,正好附近一户人家起房盖屋,立柱上梁,眼看着人手不够,工匠正在作难。高拱见此情景就前去相助。盖房的工匠们一见高拱前来帮忙,都很高兴。看到高拱个大有力,就让他帮助架梁。大家齐心合力,大梁架得稳稳当当。

高拱又累又饿,眼巴巴望着旁边的满满一斗小白蒸馍直流口水,只是脸皮薄,不好意思开口讨要,于是就心生一计,顺着梯子登到了大梁之上,放开嗓子,现想现编唱起了祭梁歌:

“一上,二上,上到大梁头上。大家歇歇,听我说说。叫主家,递上斗,荣华富贵代代有。圆圆金斗九寸高,里面装满银元宝。黄道吉日来上梁,主家人人福寿长。飘梁馍,圆又白,今天把它撒下来。第一把,撒正东,主家辈辈家业兴。第二把,撒正南,主家年年报平安。第三把,撒正西,主家季季穿新衣。第四把,撒正北,主家天天心情美。第五把,撒正中,主家永远照吉星。留个喜馍我不撒,揣在怀里把梯下。祭梁完毕,大吉大利。”

在场的人们都顺理成章地吃到了难得的白蒸馍,主家也显得非常高兴。工头见高拱才华出众,就恳请他写个吉利话贴到梁上。高拱也不推辞,欣然提笔,写下了“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的大红对联,横批写的是“吉星高照”。后来,高拱帮助老百姓立柱、上梁、撒“飘梁”的故事传开了,老百姓为了讨个吉利,盖房子时纷纷效仿高拱,也在大梁上贴上这副对联,并且隆重地举行撒“飘梁”仪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新郑的一个盖房民俗。上大梁简称“上梁”,民间俗称“立木”或“立木房”。在新郑,这是一个特大吉祥喜庆的日子。但是眼下少有人知的是,上大梁还有专门的仪式。

那年,我家盖新房,上梁那天,母亲按照传统的习俗,用白面蒸了九十九个小馒头和一个大馒头,一百个馒头放在过去盛粮食用的木制圆斗里,斗底铺上红纸,上面蒙着红布。正午时分,年轻健壮的木泥工匠纷纷爬上墙头,手提肩拉,那架贴着“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大红楹联,绑着红布的大梁,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呼号声中,被徐徐拉上墙头,在用墨线标好的位置上放稳。父亲在门中央屋里放个小方桌,摆好供,燃着香。鞭炮声中,木匠师傅在众多徒弟护卫下,顺着木梯爬上梁头,这天的上梁曲儿还是由他来说。

木匠年过五旬,头发苍白。锛刨斧锯得心应手,木匠行里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收了一大帮徒弟。一生中盖过多少房子,打过多少家具,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常年奔波,沐雨栉风。粗糙皱裂的双手,记录着他辛劳磨难;满脸的皱纹,盈满着岁月的沧桑。他以能吃苦、活儿路全、技术精、人缘好在附近十里八村的木匠中享有厚望。因此,全村不论谁家盖房上梁,说曲儿撒飘梁馍非他莫属。木匠说的上梁曲儿很叫人喜欢。院子里的人黑压压一片,木匠从容地稳坐梁头,面带笑容,扯起略带沙哑的嗓音,有板有眼,娓娓道来:

一上两上,上到大梁头上。

坐下歇歇,给恁说说。

叫主人,转过斗,飘梁蒸馍捧在手。

这斗馍,装得满,上面蒙着大红毡。

木匠的五尺刻着花,木泥石瓦是一家。

今天是个好日子,把俺的师兄师弟夸一夸:一杆五尺光悠悠,走遍苏杭共二州。北京修过金銮殿,南京又修总统楼。开封修了相国寺,卫辉府修成望京楼。亳州戏楼应县塔,苏州修过四菩萨。不是匠人夸海口,满副銮驾是俺修。

三间房两架梁,三三见九盖新房。先打夯测水平,里里外外八根绳。一把斧子四两钢,泥匠瓦刀垒成墙。黄道吉日咱上梁,青龙白虎来帮忙。方桌摆在正中央,主家摆供又烧香。蒸的蒸馍半斤重,喜红挑的一丈长。四月里麦稍黄,大麦小麦都上场。大麦打了千千担,小麦只打头两场。桑杈摊来石磙碾,扫帚扫来木锨扬。斗子挖布袋装,交给磨坊李二娘。磨的面赛雪霜,交给厨房王母娘。王母娘娘来蒸馍,九天仙女烧的锅。天河舀水发的面,蒸的蒸馍白又光。主家不敢吃,匠人不敢尝,

单等今天撒飘梁。

在男女老幼的一片欢呼雀跃里,木匠不紧不慢地把飘梁馍一把一把地撒向四面八方。

往东撒,甲乙木,金银财宝踅满屋。

往西撒,庚辛金,日子和睦万万春。

往南撒,丙丁火,各路神仙在朝歌。

往北撒,壬癸水,金银财宝往屋垒。

上一把,下一把,太岁看见笑哈哈。

说一句,撒一把,还不时地玩个花样。抡圆了臂膀却用力很小,飘梁馍落在近处。臂膀动作很小,手腕猛用劲,把飘梁馍撒在远处。逗得人们左扑右挡蹦着跳着去接去抢,笑闹着乱作一团。

木匠的手明显放慢,撒出的飘梁馍越来越少,人们都知道馍撒完了。木匠把剩下的一个大馒头拿在手中,冲着人们一挥胳膊没松手又赶紧收回。在人们的嬉笑声中又笑着开口:四面八方都撒够,这个大的我拿走。

眼睁睁地看着木匠把那个白蒸馍揣到怀里,人们会心地哄笑后,静听那百听不厌的结束语:叫主家来接斗,荣华富贵在里头。

木匠弯曲的身影从墙头上消失了,盖新房时最热闹最刺激最轰动的环节也就宣告圆满结束。院子里的人还聚着不肯离去,沉浸在悠扬的上梁曲儿中,沉浸在哄抢飘梁馍的乐趣里……

村庄还是原来的村庄,房子还是悠久的式样,不变的是延伸着的永恒。我生命起点的村子,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精心呵护下,变得越来越新潮时尚。如今,木匠已经作古,飘梁曲儿也已绝版。飘梁馍连同木制窗棂实木檩梁,一起被装进历史,放在昨天的记忆里,成为被尘封的过去。

“飘梁馍”里包的是烈礓,寓意:蒸馍包烈礓,神鬼无处藏。有的包的是鹅卵石,寓意:盖的新房漂漂亮亮,结结实实。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就不撒飘梁馍了,换成水果糖、花生和核桃等,从房顶的四角撒向地面,地面上的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地抢拾糖果。

人的记忆还是那样固执那样倔强,蹉跎岁月至今未能抹去——撒飘梁馍的欢声笑语,那飘梁馍的诱人醇香。

飘梁馍漂亮意,上梁曲儿祝福你,何时何方何地,祝您万事如意!大吉大利!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畾鐐瑰尰闄?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s/5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