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掰新郑城关乡老汉收藏老物件,人送民俗
收藏的各式造型的酒瓶王大发和他收藏的老式家具
老式信号灯
抗日大刀
照明用的鳖灯
水烟袋
独轮车
在城关乡王刘庄村,70岁的王大发是附近村里无人不晓的人物,邻居们都称他为“民俗博物馆馆主”。近日,记者在王刘庄村见到了这位装扮有点仙风道骨的王大发。
在村里,村民告诉记者,看到院子里树最多的就是王大发的家。记者敲开红色的铁门,出来一位老太太,是王大发的妻子冯女士,说明缘由后,开门让记者进屋。
院子里种满了盆栽和树木,就像一个小型花园,院子过道两边都是用各色形状的怪石堆成的盆景。围墙边上种植着爬藤的蔬菜、瓜果。一条大狗看后院,一条小狗跟着冯女士撒娇打滚东奔西跑。整个院子就俨然一个避暑游玩的好地方。
“他在后院忙着,我带你去叫他吧!”冯女士说。记者跟着冯女士穿过院里一条小道,旁边放着几个老旧的木犁和推车。“老王,有人找!”冯女士喊道,一个正在打磨铁具的老先生抬起了头,戴着一顶牛仔帽,眉毛、头发胡子花白,胡子有5厘米长。上身里面穿了一件白衬衫外面套了一件蓝色唐装,像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的混搭装扮,给人仙风道骨的感觉。
随后王大发带领记者参观他的收藏,家里十几间屋子都放满了他从四处淘来的东西,就连居住的卧室里都是他的藏品。老家具一间,独轮车一间,各式酒瓶一间,灯具一间,水烟袋一间······还有珍藏在卧室里的十几把军刀。
在老家具中,王大发收藏了很多旧时的雕刻精美的梳妆台,还有只有在古装片里才能看到的老式座椅和雕花大床。“这些都是我从别人那淘来的,如果我不买来,他们就当着柴禾烧了,这些都是老东西,他们都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你看这雕刻的花纹都是手工的。”王大发指着说。
在他的卧室对面一间房里,摆放了上百个烟袋,有明清时候的,还有有民国时期的。王大发说,这些东西大多市面上都没有了,在他这可以饱一下眼福。对于卧室里珍藏的军刀和明清时期的一把剑,王大发格外爱惜,他说这些很有纪念意义,有很多都是抗日时期杀过日本鬼子的,收藏他们就是让人们知道中国抗战的历史。有很多年轻人都会慕名来参观,他就给年轻人讲解。
“干收藏20多年了,就是兴趣爱好,将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民俗的东西,我要将自己的收藏打造成民俗文化博物馆。”
对于收藏,王大发告诉记者,妻子并不是很赞成,但拗不过他的坚持和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70岁的他依然还会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到外面掏“宝贝”。最远的跑到登封、新密去淘宝。
转自:新郑播报
文章内容说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整理或转自其他网站,我们将尽量标明出处及原文网址,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有偿新闻征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个体都是媒体人,只要把你生活中所遇到的新闻实时随手拍下,随手记下,发送给新郑惠来往,一旦被采用,将由我们为您奖励10元话费哦!
↓↓↓猛击阅读原文发表观点,与更多新郑人一起探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s/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