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为什么韩国最弱小
文\叶子
战国七雄中,韩国的领土面积是最小。论起实力来说并不比燕国弱。
现在我们谈论一下为什么韩国领土面积最小,要从两个方面谈起。
地理位置
韩国的都城新郑在现在的河南郑州附近,地处中原腹地,在整个农耕文明社会,这里一直都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也可以称得上是膏腴之地。
在西周初期,周成王把弟弟周武王之子唐叔虞分封在晋地,并占据了天下“膏腴之地”。到了春秋末年,进过的公宫室权利逐渐削弱,而六卿势力逐渐做大。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利,他们之间也不断的发生战争。
公园前年,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灭掉了晋国最大势利的智氏,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所以韩、赵、魏又称“三晋”。
在瓜分晋国的过程中,韩国领土面积本身就是最小的,而四面的邻国有都是如虎狼一样的强国。南面有强大的楚国,西面有虎狼的秦国,北面有魏国和赵国。在这个众多的强国中生存,根本就没有机会扩张地盘。
相对来说,秦国往西曾经占据了西戎的很多疆域;赵武灵王也曾经,把本属于游牧民族的代地归入了赵国的版图;作为老牌的周王室后裔的燕国,占据了辽东等地疆域也显得比较辽阔;楚国则把吴、越、南方的蛮夷之地尽收在自己的麾下,一直以来都是幅员最辽阔的诸侯国。被夹在中间的韩国和魏国,只有在短时间蚕食邻国的领土才显得强大些。
改革失败
在春秋战国的发展史中,这些强国都是经历了改革才走向强大的。比如在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曾经一度让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而商鞅变法的成功,更成为历史的拐点让本来贫弱的秦国,成为强国并最终统一天下。
其实在韩国也曾经有过变法,就是申不害变法。变法后的韩国也曾经一度强盛,于公元前年灭掉了郑国。申不害在韩国做丞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可惜韩昭侯和申不害去世后,韩国的贵族们迅速恢复了自己的特权,最终韩国变法失败,本就处在强国包围中的韩国,再也没有过有作为的君主,韩国也只能在列国中的夹缝中生存。
地理位置受限,加上自身改革失败,各个强国不断侵袭蚕食,使得韩国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s/1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