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专家是怎样炼成的大河网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选树了一批“最美国网人”先进典型,精心组织宣讲活动,传播国家电网人的奋斗之美、奉献之美、品德之美,弘扬时代呼唤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电网建设70年来的非凡历程、辉煌成就、卓越贡献。从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对这些先进个人和集体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全方位立体化展现电网人“干事创业敢担当”的精神面貌,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和兴企之志,凝聚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助推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日报记者宋敏通讯员王洪涛

“他已经不把带电作业当成工作,而是融入血液,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陶留海的同事和徒弟说。

“你创造了那么多第一,获得了那么多荣誉,但你的平安才是全家人的心愿,我和女儿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陶留海的妻子说。

“人一旦内心有了坚定的信念,生命中就像有了一部永不熄灭的发动机。”陶留海如是说。

陶留海是谁?他是多项荣誉加身的“国字号”专家,他是心系电网“高铁”、苦心钻研解决世界级难题的“大国工匠”。

这个“国字号”专家是怎样炼成的?他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绽放华彩?让我们走近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技术专责陶留海。

技校走出的“国字号”专家

6月12日,省电力公司组织的“最美国网人”先进典型事迹宣讲活动正式启幕。记者在报告会现场见到了“打头阵”报告的陶留海,他的脸上挂着一贯可亲、憨厚的笑容,因常外出作业而晒得皮肤黝黑,被同事、徒弟们称为“老师傅”的他,其实今年刚40岁出头。

老家在新郑农村的陶留海,小时候亲眼看见“下苦力”的父亲在火车上一锨一锨地卸煤,又经历了父亲因摔伤丧失强体力劳动能力的过程,从此发誓努力学习,替父亲撑起家里这片天。年,他考上了新郑重点高中,同时又收到南阳电力技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读高中、上大学是莘莘学子的梦想,不过求学漫长,需要花很多钱。上技校,早就业,可以为家分忧。最终我选择了技校。”陶留海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坚信,“只要肯吃苦、肯钻研,学历不高,照样可以干出名堂。”

他果然一步步实现了“逆袭”:从一名技校毕业生,到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再到全国顶尖的特高压运维领域技能专家;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到获评“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再到“河南省劳动模范”。

提起陶留海的成功,同事、徒弟孙超为他总结了一个字“钻”。

“上班的前五年里,晚上12点之前陶哥几乎没离开过办公室,他对电力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孙超说,曾有个老师傅这样说起陶留海:小陶真是厉害呀,你问他带电作业的技术规范或者是安全规程,他能明确告诉你在书的哪一页,哪一行。他真是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啊,那么厚的专业书都被他翻烂了!

正是靠着这股子韧劲儿、钻劲儿,陶留海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获得了送电线路工高级技师、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工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了从千伏、千伏到千伏、±千伏全电压等级的全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

“不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根本不知道取得高级技师资格有多难。很多人干了一辈子,也未必能成为高级技师。而陶哥取得高级技师资格时,还不到30岁。”孙超说。

回望来路,陶留海觉得,自己的成长,大部分得益于多次参加竞赛的历练。年,他和队友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首届输电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半年多的封闭培训,除了要背书、总结知识要点,还要不断进行体能训练,每天早上,腿上绑着沙袋跑5公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要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改进工器具。陶留海的“钻”劲儿又上来了,他一步步计算、实验,最终发明了快速进电场的绝缘“士”字梯,比赛中原本上塔到下塔需要40分钟,改进后不到8分钟。

虽然如愿以偿在比赛中刷新了成绩、载誉归来,但陶留海也因为这次比赛推迟了婚期。妻子王美兰至今仍耿耿于怀,“结婚这么大的事儿,你都能变。”岳母也不理解,“他能有多忙啊?哪怕就抽一天,结完婚再回去也中啊!”但家人们还是转变了态度,“留海工作很重要,很有价值,我应该支持他。”王美兰说。直到年4月,两人才以集体婚礼的形式完成“人生大事”。

多年的苦学,给了他丰厚的回报。年,陶留海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生产技能专家,那一年,他才30岁。年,他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选拔考试,成为当年国网河南电力唯一的输电检修专业的领军人物,也是国网河南电力唯一具备技术技能双专家称号的员工。年12月,他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完成了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一名国内输电运维和带电作业专家的蜕变。

行走云端的“刀尖舞者”

超、特高压电网几乎没有停电时间,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检修手段。陶留海的工作就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和维护。

“这项工作特点有‘三高’:高电压,等电位作业时,人员身上有近百万伏的电压;高电场,远超人体生理所能承受的极限,必须采取人身安全防护;高空,八九十米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危险。”国网河南检修公司副总经理刘红伟说,这是技术要求最高、危险性最大的一个工种,带电作业也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

陶留海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爬铁塔的感受。“那是年10月,我作为送电线路架设工,要爬30多米高的铁塔绑弧垂观测用的标志。爬垂直的那段时,还没有太大感觉。到了铁塔曲臂的位置,要斜着往上爬,双脚踩着手指头粗的脚钉,下方悬空,我低头一看,心里有点胆怯了,腿开始抖了。”陶留海用胳膊紧紧地抱住塔材,定了定神儿,对自己说:一个老爷们儿,上来一多半啦,可不能半途而废!上!就这样,他在胆战心惊、恐惧焦虑中完成了任务。

有了第一次爬塔和半年的架线施工历练后,陶留海被抽调到带电作业班,这艰苦和危险比爬塔要更大。“刚开始接触带电作业,我觉得很神秘,那时心想,这家里伏的照明电还能把人电死哩,和50万伏的电压直接接触,还不成灰儿了,可得好好学习。”他说。

特高压,相当于电网中的“高铁”,可以将能源基地的能源以电流的形式快速输送到负荷中心。年,我国首条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线路——千伏长南特高压交流工程纵贯河南全境,我省进入特高压时代。年,千伏特高压南阳站扩建完成,该站由开关站转为变电站,标志着“外电入豫”战略在我省正式落地。年,±千伏天中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建成投运,至此,河南电网在全国率先跨入了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的新阶段。

特高压建成了,怎么维护?没有任何运维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作为我国第一代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陶留海及其团队只能靠自己。河南境内多条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绵延多公里,他们的运维检修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作为全省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陶留海及其团队率先完成了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千伏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首次带电检修。他主持参与千伏同塔双回路带电安装导线相间间隔棒等国内首次作业,填补了我国输电线路带电作业8项空白。

如今作为技术专责,陶留海本可以进行技术指导,不需要参与到工作中,但每次带电作业,他总是要到现场、全过程参与。有些现场在大山里,车不能开到位,他就主动拿着工器具,带着大家登山开路,跟着大家一起蹲在工作现场啃烧饼。

“每次他都不厌其烦地仔细讲解,再三叮嘱危险点是什么;我们在塔上干活,他就在塔下瞪大眼睛盯着,还不断扯着嗓子喊‘头不要抬高、幅度不要太大……’”孙超说,他总是很操心,说“越是大意的时候,越容易出事故。我们这个队伍,一个都不能少”。“酷暑时节,我们劝他到远处阴凉处歇着,他说,‘我的兄弟们在高空带电作业,他们顶着太阳干活,我去凉快着,我凭什么?’这个队伍里的所有人都觉得,他就是我们自家的大哥,亲哥。”孙超说。

参加工作21年来,陶留海始终扎根一线,累计开展带电作业余次、余小时,实现了作业零差错、零事故,为全省多供电量近亿千瓦时。

创新奉献的“时代工匠”

年5月26日,位于北京昌平的中国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内,陶留海及其团队在一座高压线塔下集合完毕。他们历时两年研发的±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核心关键技术——屏蔽服,正式进行带电实际操作,接受目前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模拟输电线路的挑战。

穿着屏蔽服的郭文博登上80多米高的线塔,坐在特制的吊篮里,手持电位转移棒,从高空中的线塔“飞”向下前方的导线。仅仅几秒钟,郭文博手中的电位转移棒就“吻”上了导线。顿时,陶留海和大家集体欢呼:“我们成功了!”

这个“成功”来之不易,很少有人能够体会他们的辛勤付出。这一切都是为即将投运的昌吉—古泉±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做准备。

“这条线路途经6个省,6个省级检修公司同时站在世界最高电压电网运维技术赛场上同场竞技,谁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率先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谁就能占领世界电网运维技术的制高点。”陶留海说,它的电压是居民照明电压的0倍,进行带电作业没有先例可循,意味着必须超越现有世界电力技术、标准和项目管理经验。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在关键技术参数、个人安全防护、作业方法、工器具等方面苦心钻研,解决世界级难题。

在陶留海和团队的努力之下,河南研发的±千伏屏蔽服经过严密检测,比千伏屏蔽服的屏蔽效率提高40%,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他们还成功研制出大吨位绝缘子卡具、大吨位绝缘拉棒等系列带电作业工器具,申请发明专利受理8项,实用新型专利受理4项,填补了系列带电作业关键技术世界级科技空白。

多年来,在陶留海的带领下,Ω型电位转移棒、“士”字梯等一系列发明,不但是全国独创,而且还在全国推广普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他还作为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委员会成员,负责编写特高压带电作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并参与我国首个特高压带电作业培训项目的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

连年兼任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带电作业理论和实操培训讲师的陶留海,编写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基础知识分册》等系列培训教材,累计为20余省培养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带电人才余人。“在国网技术学院,陶留海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他的课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指导性强。”陶留海的学生这样说。

年11月,陶留海站在中国带电作业会议的发言台上作主题演讲。看着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地的电力企业工程师专注的神情,看着他们和翻译不断交流,陶留海内心升腾起了一种自豪感:“我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代表河南在特高压输电带电作业技术方面占领世界制高点而自豪,更为强大的祖国而骄傲。”

“在他的影响下,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提升,技能等级、职称、学历都得以进步。”孙超说,自己先后获评技师、工程师,获得了“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术能手”称号。输电检修中心的人才当量、密度,由公司成立之初倒数第一,成为现在公司业务机构排名之首。

“感谢这个时代,没有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没有特高压电网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也不会有我的今天。”陶留海说,河南特高压电网正实现井喷式快速发展,他要把河南在特高压输电带电作业领域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向全国推广、向世界推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ys/13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