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为何后世不再以韩
齐楚燕韩赵魏秦,并称为“战国七雄”。虽然最后剪除群雄、一统天下的是秦国,但后世依旧会沿用其他几个国家的国号。比如南北朝的北齐和南齐、项羽的西楚和桓玄的桓楚、慕容家族建立的前燕后燕等、刘渊建立的前赵、曹操建立的曹魏等。可以发现,战国七雄中,六个国家的国号都被后世沿用,除了韩国。那么,为何韩国的国号不再被后世使用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国力不强
公元前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这便是著名的“三家分晋”。赵国在最北边,得到了优良牧场。魏国居中,得到了晋国最肥沃的盐池和铁矿。韩国则位于最南边,只得到了兵器库。赵国因为与匈奴接壤,所以不得不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改革之后的赵国具备了与秦国争夺天下的武力。魏国因为有盐铁之利,加上两代半的改革,成为了战国第一个霸主,魏武卒更是将周围国家挨个打了一遍。
而韩国,只能依靠强弓劲弩和刀剑的锋利来求取生存。在冷兵器时代,刀剑的锋利与否对大兵团作战的影响并不大。至少韩军拿的出手的战绩不多,申不害变法的成果更是被魏武卒一举摧毁,韩国便奄奄一息了。韩国地处四战之地,北边是魏国、西边是秦国、南边是楚国、东边是齐国,哪一个都惹不起。在洛阳的周天子虽然没实权,不仅不能欺负还得拨财政好好养着。这样的一个,内部不富强、对外受欺负的国家,怎么会得到后世的青睐呢?
第二、灭亡最快
秦国一统天下,出了函谷关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这也怪不得秦国,谁让韩国最不禁打还挡着东出的路呢?远交近攻、柿子挑软的捏,不先拿韩国开刀又该拿哪个开刀呢?秦王政十七年(前年),秦军南下进攻韩国,直接把韩都新郑攻破,韩王安北生擒,宣告了韩国的灭亡。随后秦军占领韩国全境,韩国成了秦国的颍川郡。而这一战,历时仅仅一年而已!这个速度,除了不战而降的齐国,是六国中最快的。
灭亡最早、亡得最快,谁愿意自己的国家落得这个下场呢?所以后世但凡是有能力在立国的,不仅不会把“韩”纳入选项,反而要第一个排除。而战国的韩国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西周时,武王把自己的儿子封在了这里,第一次建立了韩国。可以春秋一开局就被晋国吞掉了,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韩国的存在。更不用说追溯历史来用“韩”当国号了。
第三、地理位置
在地理位置上,韩国是“四战之地”,除了一条黄河,可以说是无险可守。韩国和燕国是七雄中国力最弱的,燕国因为地处“苦寒之地”,所以不受中原国家的待见。而韩国位居中原腹地,仍然不受其他国家待见,几乎没人把韩国放在眼里。后世如果在三晋大地立国,位置偏北的就叫“赵”,比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和后赵。位置居中或者稍微偏南非,干脆叫“魏”或者“晋”,比如曹操曹丕父子建立的曹魏、司马家建立的晋。
不仅如此,即便是被封的藩王也不会以“韩”为封号。号称“与天为党”的上党,对本土韩国的认同感也比较低,所以后来这里被改名叫做“潞州”。明隆庆五年(年),穆宗朱载垕封第四子朱翊镠于此,也不叫“韩王”而是称“潞王”。其他时期,都是简单设官吏或者要塞来管控。因为无险可守,根本无需担心有人能割据这里称王。
总之,后世不用“韩”为国号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不喜欢、用不上。因为弱、亡得快,所以没人喜欢。再加上也割据不了这里建国,所以也用不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ys/1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