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典型新郑市实施三起来助力打赢疫情
新郑是郑州的“南大门”,常住人口超百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新郑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政治任务,坚持党建引领,以“党旗飘起来、党徽亮起来、党员动起来”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筑牢阵地,让党旗飘起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新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市级堡垒靠前指挥。第一时间成立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一办七部”工作架构,成立临时党委,下设8个临时党支部,结合党政领导分工,实行“一人一专班”,抽调余名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实行日报告、日调度、日督查督办等机制,加强统一指挥。县处级干部放弃休假,深入一线指导分包乡镇(街道、管委会)防控工作,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落实属地责任,形成了市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全方位打响疫情防疫阻击战。
乡镇堡垒扛实责任。及时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全市16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党(工)委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带头宣传疫情知识、带头坚守工作岗位,全面实行“5+N”分包责任制和“三级网格、三个责任、七个步骤”工作要求,对个无主管楼院落实“一领七小”防控措施,共投放广播宣传车余辆,悬挂横幅余条,印发各类宣传彩页28万份,营造了浓厚氛围。
村级堡垒一线攻坚。全市个农村(社区)党组织一呼百应,针对基层群众构成复杂、防护意识较差等问题,在农村采取广播喇叭天天讲、党员先锋上门讲、条幅版面路边讲等通俗易懂方式,逐户开展宣传。在社区发挥“党建+”优势,把党员、物业、楼栋长、党小组长、志愿者组织起来,落实上门登记筛查、设立监测点、定期消毒等防控措施。目前,已对全市个行政村、34个社区进行网格化、地毯式排查,确保农村“以村保乡、以乡保县”、城区“以小区保社区、以社区保城区”。
冲锋在前,让党徽亮起来
危难时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新郑市委组织部及时向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推送《致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倡议书》,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畏艰险冲锋。“党有号召,我们要有行动。我是一名党员,必须冲在前,咱们要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啊。”医院急诊重症外科党支部书记、急诊科护士长宋婉宁的话掷地有声。医院在接到定点医疗机构的任务后,院党委第一时间召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压促阵暨誓师大会,迅速建立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全院余名医护人员不讲条件,纷纷请战一线,以白衣天使的使命担当奔赴在战“疫”最前沿。而这仅仅是党员干部“逆行”在疫情一线的一个缩影。
亮明身份请战。1月25日,大年初一,接到上级对防控疫情的指示后,龙湖派出所党员民警杜海伟主动请战,争先到最危险的“防疫管控卡点”工作。在高速出入口、过境国省县道20个市级卡点,按照“1+3+24”标准(“1”是每个卡点由1名正科级干部总负责;“3”是每个卡点由3名副科级干部轮值带班;“24”是交通、公安、卫健、属地政府共配备24人),名党员参战干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升起党旗,党员佩戴党徽、红袖标,个镇、村卡点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干部,我带头”成为一线最响亮的声音。
坚守一线履职。每天戴将近12个小时的口罩,连续十几天在社区不停奔波忙碌,换来一张被“天使吻过的脸”。“年”是什么,在今年50岁的新华路街道张龙庄社区妇女主任刘慧军的脑海里已然没有了概念。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带领社区巾帼志愿者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监督员和战斗员。群众心疼她红肿的脸,她却笑称,这是“天使印记”,我是党员,越是艰难越向前,疫情当前,防疫一线必须有我的身影。在抗击疫情一线,像刘慧军这样的党员有很多。据统计,全市余个基层党组织、3.4万余名党员日夜奋战在防控一线,闪耀的党徽和鲜红的袖章,成为疫情防控战场上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
担当作为,让党员动起来
危难时刻,方显担当。在各级党组织的号召下,广大党员干部勇担责任,舍小家顾大家,当好群众的主心骨、防控的桥头堡、攻坚的排头兵,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桩桩动人的事迹不断涌现。
战“疫”场上“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好意思,现在已经11点多了,过了出门采买的时间了,不能出去了,希望理解我们的工作,为我们这个小区的多户居民负责。”这是新郑市新华路街道五宅庄社区壹品蓝湾小区东院入口处,王平均和王静强态度很坚决地将准备出小区的居民挡住了,这样的话,最近几天他们说了无数次。王平均是五宅庄社区干部,3年就参与过抗击非典的一线工作。此次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他又冲在了一线。儿子王静强今年31岁,是一名预备党员。春节期间,看着父亲一直在防疫一线忙里忙外,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王静强既心疼又感动。大年初二,主动请缨参加了防疫志愿者队,和父亲一起并肩值守。“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防疫人人有责,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就得动起来,一起共战疫情。”王静强坚定的说。
战“疫”一线“夫妻档”。新郑市新村镇文士湾村村口防控服务站上,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刘灵辉正在忙碌。登记进出人员,查体温;问本人或家人是否到过一省五市,是否有密切接触史,是否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登记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车牌号、去向……而在同一个村,刘灵辉的丈夫王俊锋身穿防护服,肩背消毒管,手持喷雾器,正在村民家的房前屋后消毒。“我俩是同学,也同岁,在附近镇上开了家牙科诊所,疫情来了,身为医生,总得干点啥,就回村里当了志愿者。”不仅参与村里的防控工作,看到各种防护物资紧缺,这对夫妻还捐出了只口罩、3付护目镜、4套隔离服、5套防护服、只手套等自己诊所的全部存货。“我们俩人都是党员,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站出来出一份力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王俊锋说道。
战“疫”岗上“双担当”。“现在体温是36.3℃,属于正常。不过你这口罩戴得可不标准,把鼻子都露外面,咋会起到保护作用啊。”新郑市梨河镇七里堂村村医毛宏林边给村民测量体温,边提醒口罩正确使用方法。因今年52岁的毛宏林一年前做过脑膜瘤手术需要每天早中晚按时吃药,村支部书记杨国喜就没有排他在卡点值班。毛宏林就主动找到杨国喜,只说了一句话:“你不给我排上也行,我每天值全白班。”毛宏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疫情检测点,按照一拦、二问、三量、四记、五教、六放、七送、八报的“八步工作法”,帮进出社区的村民检测体温,认真登记,严格管控,不让一名有症状人员进入社区,不让一名有症状人员独自离开社区,确保防控无遗漏,把关有效果。妻子见他每天早出晚归,既心疼又无奈。毛宏林安慰她:“医者仁心,咱虽然不是什么名医,可好歹在村里干了几十年了。非典的时候,咱是这样做的,现在咱还得这样做,得对得起乡亲们对咱的信任!”
来源
河南日报
记者
王延辉
欢迎加入人民论坛VIP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xw/1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