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掉的六国现在什么地方,战国七雄

秦始皇统一中国,灭掉的是山东六国。“山东”并非现在的山东省,是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即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六国所在地区。秦国在崤山、函谷关以西,战国时期与其他六国并称“战国七雄”。但秦国逐渐一家独大,“东出”赢得天下。六国的地理位置看图可以一目了然,齐国在东方,与秦国并不接壤。楚国在南方,中间是赵、魏、韩三国,燕国在北方。具体地说,齐国的地盘主要是现在的山东,以及河北、江苏、河南的一部分,都城在临淄,现在山东淄博境内;楚国的地盘主要在湖北、湖南和安微、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城为郢,先在湖北江陵,后迁到安徽寿春;赵国的地盘在山西、河北、河南及内蒙古一部分,都城开始在晋阳(遗址在山西太原),后迁到河北邯郸;魏国的地盘在河南和山西,都城开始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境内);韩国的地盘在河南和山西,都城先在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后迁到新郑(今河南郑州境内);燕国在河北、辽宁和内蒙一带,都城是蓟城,即现在的北京境内。六国起伏的历史齐国的开国君主是姜尚,即大家熟知的姜子牙,因为力助周武王伐纣,被封在齐。春秋时期,齐国出了两位名相管仲和晏子。管仲有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大力变革,使齐国富国强兵,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晏子以外交著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便出自《晏子使楚》。战国时期,田氏在齐立国,兴办稷下学宫,聚集天下贤才,孟子、荀子曾在此讲学,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李斯曾在此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角邹忌是又一位齐国名相,他力主革新,使齐国强大起来,齐威王正式称王,“围魏救赵”的孙膑是这一时期齐国的军师。后来,齐国灭掉了宋国,被燕国大将乐毅率领燕、赵、楚、韩、魏、秦等国联军讨伐,元气大伤。据说楚国的祖先是火神祝融,与秦国的祖先有渊源。春秋时期,“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早期楚悼王时,任用吴起变法,使楚国强盛起来。楚威王时,吞并了越国,使楚国扩展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此后,楚国逐渐衰落。赵国、魏国、韩国是春秋末年“三家分晋”的产物,战国由此开始。赵国和秦国是同一祖先,“赵氏孤儿”说的是赵王祖辈在晋国时期的故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使赵国军力大增,成为秦国的主要对手。赵孝成王时,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败给秦国,国力大减。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用李悝为相,实施变法,还有“西门豹治邺”。魏文侯时期,魏国是最先强盛的国家,曾灭掉了中山国,打败过秦国、楚国、齐国,一度称霸中原。魏文侯之后,魏国与赵国、韩国失和。魏国名将庞涓率军分别攻打赵国和韩国时,救援的齐国用孙膑的计谋“围魏救赵”,在“马陵道”伏击并大败魏军。此后,魏国的地位被齐国和秦国取代。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没有实力,一直依附于其他大国。作为是秦国的东邻,韩国担心被秦国吞并,想出消耗秦国国力的计策,派出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游说修渠。但阴谋被秦国识破,秦国将计就计,用郑国修成了著名的”郑国渠“,使关中成为沃野,大幅度增产增收,极大地助力秦朝统一六国。燕国是周朝宗室的封国,燕昭王时礼贤下士,高筑“黄金台”招揽人才,外用苏秦“合纵”抗秦,内用乐毅励精图治,由乐毅率领联军攻陷齐国,秦开大破东胡,大力拓展了燕国疆域。燕昭王去世后,燕国在“长平之战“后进袭赵国,接连被赵国打败,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弱国。秦国消灭六国的过程中,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结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倒给了秦国消灭燕国的理由。秦国为什么能灭掉六国?首先,秦国的实力源于变法,从商鞅开始,一直坚持到底,使秦国富国强兵,战争机器异常强大、高速运转,六国难以抵挡。对比之下,齐国先后有管仲、邹忌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魏国有李悝变法,一度都使国家强盛,称霸称雄。不过,这些国家的变法不彻底,甚至半途而废、人亡政息,导致相关国家起起落落,强弱易手。其次,秦国强盛乃至统一中国,一方面是战力超群,一方面也是纵横捭阖的结果。在秦国成长的过程中,善于用”合纵“削弱对手。在秦国实力压倒六国后,秦国多次破解六国的”合纵”。灭掉六国时,秦国既大军压境又努力逼降,激烈的大战仅在赵国、楚国发生,可谓水到渠成。再者,统一中国是大势所趋,秦国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让大一统的模式延续下去,为以后的朝代所遵循。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wh/14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