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里,且品2700多年郑韩史韵
小档案
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是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与韩国的国都遗址。郑韩故城遗址公园主要由城墙遗址公园、宫城遗址公园、大吴楼手工作坊遗址公园、后端湾综合遗址公园等四部分组成。
郑韩故城北城门发掘现场
一道绵延45里的城墙,历经风雨沧桑,从多年前的郑韩时期一路走来,唤醒了多少人的文化记忆,传承了昔日几多悠悠史韵。
虽经千年风雨积淀,它却以独有的底蕴和气度,洗尽铅华,熠熠生辉,向今人诉说着发生在它身上的传奇和变迁。
在它一路走来的背后,有各级领导和新郑市各界群众对它的百般关爱。尤其是几年前,《郑州市郑韩故城遗址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古老的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再加砝码,也使这片神奇土地下隐藏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识
故城深处有故事
往事越千年。让我们回到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年,韩国军队把郑国团团包围。在韩国大军的强大攻势下,郑国很快就灭亡了。之后,过了多年,到了公元前年,韩国又被强大的秦国消灭。曾经繁华的郑韩国都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今人疑惑,昔日的郑国、韩国国都到底在哪呢?
谁也没有想到新郑市的这座土城里竟然藏着惊天动地的事情。直到年,新郑市李家楼,一个大墓从泥土里逐渐显露,轻轻拂掉泥土,一段尘封的记忆由此打开。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那是这一年的8月,乡绅李锐因要浇灌干旱的蔬菜,决定在菜园里打一口井。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菜园的下面就是当年郑国的大墓,大墓里安睡的就是郑国国君。随后,李家楼大墓共出土青铜器多件,其中最为珍贵的当数一对青铜莲鹤方壶。如今,其中一件被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另一件保存在河南博物院。而在新郑市博物馆的院子里,矗立着的一件巨大的莲鹤方壶塑像,已成为新郑市博物馆的标志。
偶然发生在新郑市李家楼的事件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自新郑市李家楼发现郑公大墓以来,新郑市一直被认为是郑韩故城的所在地。这里除发现有保存较完整的郑韩时期的古城垣,还发现了郑韩时期的宫殿、宗庙、社稷、陵墓、铸铜、制陶等遗址。经多位专家先后考察论证,最终证实郑韩故城遗址就在新郑。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
从此,郑韩故城的历史价值也一次次被世人发现,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其规模和保存的完整性在东周列国城中绝无仅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发现的件郑国公室青铜礼乐器大都保存完好,精美富丽,件套完整,编钟、编镈件,此次发掘大大丰富了人们对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郑国铜器等方面的认识,为研究战国文字和仓廪管理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扶持保护的36处大遗址之一。
年,被国家文物局划入处大遗址重点保护项目之一。
年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郑韩故城”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公众在现场观看了距今多年的郑国3号车马坑的发掘场面。
纵横要用凌云笔
每一处遗址、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城市无论如何发展,无论如何管理,保护文物遗址的脚步不能停步。对待这座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新郑市文物部门一直把对它的保护工作列为重中之重。
近几年,文物用地逐步确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郑韩故城保护与管理的各类档案不断健全,使郑韩故城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据该市文物部门相关人员介绍,该市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的各项要求,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各级领导责任制等方面切实融入文物保护内容,将文物勘探程序放于项目建设行政联审联批流程的最前端,完成了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确保各类项目建设首先要通过文物保护关。
旅游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学校,宣传文物法律法规和文物知识
除了落实“五纳入”要求,该市还建立健全三级文物保护安全管理网络,在全省县级市中创新性地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全市各乡镇、单位年终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书。
而年出台实施的《郑州市郑韩故城遗址保护条例》,为保护郑韩故城遗址公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根据《条例》规定,在郑韩故城遗址保护范围内,禁止在文物本体及其保护设施上涂污、刻画、张贴或者攀爬;禁止在文物本体上垦荒、放牧;禁止种植不符合遗址保护规划的树木;禁止建窑、打井、挖塘、挖洞、挖渠、取土;禁止建墓、立碑;焚烧、野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倾倒、堆放垃圾和废弃物;禁止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禁止设置商业广告等行为。《条例》让保护郑韩故城有法可依,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与文化内涵。
文物志愿者为市民讲解《郑州市郑韩古城遗址保护条例》
谈起《条例》对郑韩故城的影响,家住郑韩故城遗址公园附近的新郑市民杨兴月说:“这座城墙有这么厚重的历史文化,就应该不让倒垃圾、野炊、乱挖乱种,不能把它毁坏了。用《条例》能规范一些人的行为,是好事。”
此外,相继建立的新郑文物志愿者队伍、业余文物保护员等群众性保护组织走进机关、乡村、社区、校园、企业、单位,大力宣传文物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知识。
新郑市民郭伟民是其中一名业余文物保护员,他曾写诗夸赞郑韩故城的险要:“南对一山夸虎峙,西来三水羡龙环。郑韩分茅控此间,龙争虎霸五百年。”他说:“作为一个新郑人,我非常热爱郑韩故城。它在长期的战争中极大地保护了新郑人的生命安全,是新郑文化的根脉和象征。每一个新郑人都应该像孝敬母亲一样热爱郑韩故城,而我作为文物保护员,更应该保护它不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旅游文物部门开展“两学一做基层行”活动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新郑市旅游文物局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wh/1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