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郑,南郑,新郑,以及两个郑县话说大地
西周末期,周宣王,封其弟王子友,建立郑国,王子友即位为郑桓公,又称郑伯友。最早的郑国,位于棫林。棫,YU,四声,因为棫是一种树,因此,西周、春秋时期,先后有三个棫林。王子友最早的封地棫林,位于今关中宝鸡市凤翔县一带,以西是大散关,郑国是大散关的后援,在历史上,此地称为西郑。周宣王在位期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因为屡次与安徽一带的淮夷作战,因此,他又觉得东边的函谷关更为重要,于是,将郑国迁到关中东部,即今渭南市华县一带。东迁的郑国,改为函谷关的后援。关中,西边关口是大散关,东边关口是函谷关。周宣王之子周幽王在位期间,关中有地震,并且,关中大河泾水、洛水暂时断流,郑伯友沉不住气了,于是,离开关中,向河南发展,在洛阳以东,吞并了一些姬姓国家,建立了新的郑国,称为新郑。历经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的励精图治,郑国成为春秋初期的霸主。新郑,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超级大城。郑庄公而周平王东迁,将关中岐山以西地区封给同样是新兴的秦国,秦国自陇西入关,迁都西郑之地,即今宝鸡凤翔一带,修建了大郑宫,这里成为秦国君主所在之地。西郑尚有余部,南逃,在秦岭以南,建立了南郑,即今汉中。第二个棫林,在今扶风县一带,春秋时期,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进攻秦国,一路打过泾河,一直打到棫林一带,方才收兵。第三个棫林,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一带。周王室衰落,秦国大肆吞并关中各国,极大突破了岐山界限,于是,关中东部的郑国余部,也被吞并了,秦国在那里设置了郑县。郑县的建制,一直传承到元时期,因为有少华山,郑县改为华州,民国时期,华州降级为华县。至于河南,一直是洛阳与开封,东西两大城市,并驾齐驱,并且,开封还是省会。而洛阳开封之间的地区,则一直以新郑县为首。隋时期,将古代郑国北部,命名为郑州,但其人口较少,与古代郑国中心部分所在的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新郑县,无法相比。在民国时期,郑州降级为郑县,县城为管城,不大,默默无闻。不过,陇海铁路、津浦铁路的修建,使得郑县快速崛起,不但超过了新郑,而且超过了开封洛阳,五十年代,郑县改称郑州市,一跃成为河南省会。由于铁路的强大力量,现在的郑州市,发展为现代化大城市。郑东新区关于西郑的的大郑宫,战国末期又有故事,秦王政时期,太后赵姬,不住咸阳,却住在几百里外的雍邑,住在大郑宫,与大阳人嫪毐(LAO,四声,AI,三声),双宿双飞,还生了两个儿子,这嫪毐还不满足,封侯还不够,居然想当国王,公然造反,秦王政发兵镇压,迅速擒拿,处决,并将那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活活摔毙,至于赵太后,大郑宫肯定是不能再住了,搬到咸阳外围的甘泉宫居住。赵姬历史上有两个甘泉宫:秦时期甘泉宫,位于渭河以南,称为南宫;汉时期甘泉宫,位于渭河以北,称为北宫。
上一篇文章: 郑州中牟新郑等六县市区与市区距离没想到 下一篇文章: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河南新郑黄帝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tw/1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