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2800年,它是华夏第一古城池

  

  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依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

——金庸、冯骥才   

  

  历史总是这么的相似,在不经意间撒下一串珍珠,自春秋以来,伴汉水而居,山环水靠成就了襄阳“华夏第一城池”的美名。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

  它被人成为“东方斯巴达”,起于春秋战国时楚国北津戌,此后的2800年,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道、县治所。城垣始筑于汉,初为土城墙。唐宋时改为砖墙,增设垛堞,加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建,并在城的东北角新筑一段城墙,取名新城。《襄阳县志》载:“县附郡城,自刘表莅襄为荆州牧治。晋羊祜、朱序,宋吕文焕所守皆此城也”。

仲宣夕照

  襄阳城位于汉水南岸,历经水患兵燹,屡圮屡修。城墙初为土墙,宋朝时改建为砖墙,城门也由单一直出直进式改成屯兵式瓮城门。

  明初,湖广行省平章邓愈对古城进行扩建和全面维修时,为加强防御能力,使城北与汉水紧连,因而东北角筑新城,由大北门外濒汉水东绕长门,环属东城。据史载,扩建后的襄阳城有六门:东名阳春门,南名文昌门,西名西成门,北名临汉门,又北(大北)名拱宸门,东北名震华门。城北以汉水为天然屏障,东、西、南3面凿城濠。

  百度百科对“襄阳城”的描述是: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北门城郭

  千年历史,目前仍为“中国之最”。襄阳城因何成为“华夏第一城池”?

  襄阳地处华夏中部,据历史学家研究证明:中国从北至南,到了襄阳,地表水骤然丰沛。而只善陆战不善水战的北方民族,在历次南侵过程中,兵临军事重镇的襄阳城下,往往会望水兴叹。聪明的襄阳人逐步认识了水的城防功能,护城河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在战争间隙被拓宽、掘深,从而形成了“中国第一”。

  襄阳市档案局年7月编撰、出版的《襄樊之最》中对“华夏第一城池”写道:襄阳城北以汉江为天堑,东南西三面人工开掘了护城河,城河平均宽度米,最宽处米,最窄处也在米以上,是北京、西安护城河平均宽度的8至10倍,为目前中国最宽人工护城河。

襄阳护城河最宽处

  襄阳护城河在宋代以前并没有这么宽。南宋开禧二年(公元年)赵淳守襄阳时,他组织敢勇军经常出城袭击敌军,打得金人狼狈不堪。城墙上还设置了弓弩手和“霹雳炮”,打击敌人,掩护出城部队。那时护城河的宽度在20米左右。

  南宋末年,吕文焕守襄阳时,护城河又扩宽了一些。公元年至年,宋、元为争夺长江天险,在襄阳进行了一次长达6年的重大战役,10万名元军竟然拿襄阳城没有办法,只能长期围困。元军主帅阿尔哈雅在襄阳城外东南角2里处设了“将台”,指挥部队抵近城池,也无法突破襄阳城。那时襄阳护城河最宽处不过百米左右,但已经是中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了。

  明清时期,又多次扩宽护城河,终于形成现在的规模。南门、东门、西门和城东南隅,位于陆地交通要道,是历来敌军进攻的重点,故挖得较宽。特别是南门,是由南向北的必经之地,大片的开阔地最易受敌,挖得最宽。西门护城河有一道长约米,宽约10米的壕沟与护城河相连。

襄阳城西

最美襄阳城线路

  自南湖广场出发,经胜利街左转,停荟园观仲宣风骨;过阳春门公园,赏城池风光;穿涵洞北行,振华门前凭江临眺;西行过北门,望夫人城古;转向南下,穿铁佛寺路,城在眼前,河在手边。

最美观景处

荆州古治

荟园

振华门

夫人城

感谢:图丨简白咩咩羊刘浪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千古帝乡智慧襄阳

襄阳市旅游局

官方微博:

襄阳市旅游局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
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tw/10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