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丘丘,商丘有更内涵的名字哟盘点河南

北京白癜风专科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五一假期,到处人满为患。郑州火车站的自动取票机也累出了毛病:打印出来的车票印错了站名,“商丘”被打印成了“丘丘”。如此激萌的“别称”让商丘情何以堪呢?

  说到别称,不得不提一下咱们大河南这恁多地方的称呼。咱河南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别称,而且还包含着很深的历史底蕴。作为古地名,虽然现在已不再使用,可是仍然值得我们了解。因为地名包含着历史和文化,包含着一个地方的密码。咱们这期就来看看河南那些古地名。

  商丘——亳宋州应天府南京归德府

  相比于激萌的“丘丘”,还是这些名字更广为人知一些。公元前16世纪,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今商丘)。“宋州”之称,来源于宋国。商朝纣王的庶兄微子封于宋,微子成为宋国的开国之君,定都睢阳(今商丘睢阳)。隋朝便在宋国故地设置宋州,“宋州之地”即来源于此。西汉时,汉景帝刘启封同胞弟刘武为梁王,都睢阳(今商丘睢阳),因此商丘也称梁园、粱郡。如今的商丘市辖区就包括睢阳区和梁园区。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后周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因此宋真宗升宋州为应天府,八年后又升应天府为南京,作为北宋的陪都。商丘存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名字即来源于应天府。金朝时,改名为归德府,直到年撤销。

  开封——老丘大梁浚仪梁州汴州陈留汴梁东京汴京

  开封作为七朝古都,别称就多得数不胜数了。夏朝曾开封一带建都,称老丘。春秋郑庄公在朱仙镇修筑储粮仓城,定名启封。西汉避汉景帝刘启讳,改为开封——这是“开封”一名的由来。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魏国还因此被称为梁国,魏惠王也多以梁惠王之名留于史册。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封降为浚仪县,这一名字沿用八百年之久。东魏时改称梁州,北周时改为汴州,唐玄宗时一度改名陈留。如今,开封市开封县下辖的一镇名字即是陈留镇,历史上东汉献帝被废后封为陈留王。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开封,称之为“东都”或“东京”。金国灭北宋后,将开封改名为汴京。开封的一家报纸《汴梁晚报》即以开封别称汴梁命名。

  濮阳——帝丘开德府开州澶州

  春秋时期濮阳一带是卫国领土,公元前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这里开始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持续四百年。唐朝初期设置澶州,北宋时又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宋的北辅。宋辽之间著名的澶渊之盟就是在澶州达成的。金朝时该澶州为开州,不过因与四川、贵州两省的开县重名,在年改为濮阳。

  安阳——北蒙殷相州邺郡彰德府

  商王盘庚迁都到这里之前,安阳一直称北蒙。盘庚迁都到这里后,开始称“殷”,这次迁都奠定了商朝稳定、富强的基础,因此这次迁都还称“盘庚迁殷”,后世也成商城为“殷朝”。北魏时立相州,也称邺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名称。北宋魏国公韩琦在老家相州建了一座昼锦堂,大文豪欧阳修应邀就作过一篇《相州昼锦堂记》。金朝升相州为彰德府,明、清也一直沿用,直到年废彰德府改名为安阳。

  淇县——朝歌沬

  商朝四位帝王以沬为都,商王武丁是沬的奠基者。到商朝末代帝王纣王执政时期,将沬改名为朝歌。凡是听过《封神榜》故事的人都不会对朝歌陌生。等商朝灭亡之后,朝歌又作为春秋卫国的都城存在。

  清丰——顿丘

  西汉曾设置顿丘县,王莽新朝时改名顺丘县。东汉时又复名为顿丘县,北齐时废。隋朝开皇年间复置顿丘县,北宋时废入清丰县。《诗经·卫风·氓》有言: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河,“顿丘”即今清丰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记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滑县——曹邑白马滑州

  春秋时,滑县是为卫国曹邑。秦汉之时,滑县境内称白马,属于东郡。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北方争雄,东郡太守刘延被袁绍大将颜良围困于白马,关羽替曹操斩颜良解救了白马之围。隋朝到明朝初期,滑县称滑州,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废白马县入滑县。

  沁阳——覃怀野王河内

  夏朝时名为覃怀,春秋时该称野王。西汉初期置野王县,隋朝时改为河内县。

  孟州——河阳

  汉武帝时开始称为河阳县,王莽新朝时改称河亭县,东汉复名为河阳县。五代、北宋时开始称孟州。文献载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是河南河阳人,也即今焦作孟州人。

  浚县——黎阳

  汉高祖时设县,称黎阳县,北魏时改黎阳县为黎阳郡。三国时袁绍之子袁谭黎阳之败,隋末瓦岗寨军阻击宇文化及的黎阳之战,都发生在这里。

  灵宝——桃林弘农

  这里古称桃林,西汉时建立弘农县。东汉少帝被董卓废后即封为弘农王。隋文帝时建桃林县。唐玄宗因在函谷关掘得“灵符”,遂改元“天宝”,改桃林县为灵宝县。一直沿用至今。

  禹州——阳翟钧州

  大禹因治水有功,在阳翟受封夏伯。春秋时韩景侯将韩国都城从平阳迁至阳翟。韩国灭郑国后曾迁都至郑州国都新郑,不过韩懿侯随后又迁回阳翟。明朝洪武年间,改阳翟为钧州。到了明万历年间,为避明神宗朱翊钧讳,改名为禹州。

  太康——阳夏

  夏王太康曾在此筑城居住,秦初设置阳夏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吴广就是阳夏人。隋文帝时改名为太康县,一直沿用至今。

  延津——廪延酸枣延州

  春秋时置廪延邑,因为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秦朝因境内多荆棘,改名酸枣县。南北朝后魏时并入他县,隋文帝时复置酸枣县。北宋时因在黄河渡口改称延津,金朝时曾升为延州,元朝废延州。

  焦作——山阳怀庆府

  春秋秦国长信侯嫪毐被秦始皇下令居住山阳,魏文帝时东汉献帝被贬封山阳公,焦作市辖区便有山阳区。明清时改称怀庆府,还因此有了焦作特产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

  淮阳——陈州宛丘

  西周时,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妫满于陈,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建陈国,筑陈城;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迁都陈城,历经38年,史称郢陈,故淮阳又称“陈楚故城”。秦时这里初设陈县,后置陈郡,公元前年,以陈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阳。北宋包公陈州放粮就发生在这里。隋朝设置宛丘县。

  许昌——颍川许都许州

  秦朝时设置颍川郡,东汉末年荀彧、荀攸、郭嘉、陈群、徐庶等名人都是颍川人。东汉末曹操迎献帝入许县,定都于许,遂称许都。元代时为许州,民国时改为许昌县。

  南阳——宛城

  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春秋时期楚国占据这片地方之后便建置宛邑。三国时的宛城之战,曹操两征张绣都是发生在这里,当然,大将典韦和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都死在这里。南阳市辖区今有宛城区。

  洛阳——洛邑雒阳东京东都神都西京

  洛阳是九朝古都,其别称之多跟开封不相上下。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开始了东周了统治。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改名为雒阳。后来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北周平齐之后,升洛阳为东京。唐代自高宗时称东都,唐玄宗时改东都为东京。武则天称帝后,定洛阳为“神都”,洛阳也因此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意为“神州大地之首都”。北宋时,以洛阳为西京,设国子监于洛阳。

  兰考——东昏兰仪

  文献载:秦始皇东游至户牖乡,昏雾四塞不能进,故其地为东昏。汉武帝在建元元年设置东昏县,王莽新朝时改东昏为东明,东汉又改回东昏。南朝齐萧宝卷被萧衍杀后追废为东昏侯。清代,兰阳、仪封二县合并,称兰仪,以二县首字为名。因讳皇帝溥仪之“仪”字,改兰仪为兰封。年,兰封、考城二县合并,称兰考县,又以二县首字为名。

  杞县——雍丘

  杞县古称雍丘,是杞国的都城。公元年曹植被封雍丘王,在这里生活了六年。

  登封——阳城崇高嵩阳

  夏王朝最早在阳城建都,即今登封。汉武帝游嵩山,设立崇高县。隋炀帝时改为嵩阳县。登封存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公元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以示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

  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地名别称没有被介绍在内。中华文化在中原大地繁衍发展的结果就是咱河南是个地方名字就有说头。稍微一细心,你可能发现你的家乡就有不为大家所知却又很有历史底蕴的别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s/96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