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速览我国首个非遗领域行业标准发布
财政部税务总局: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
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我国首个非遗领域行业标准发布助力非遗数字化保护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近日,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该标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起草,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各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资源的采集和著录工作。
标准于年5月开始筹备并起草,将于今年9月29日起实施。标准明确了非遗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的总体要求,规定了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资源采集方案编制、采集实施、资源著录方面的业务要求和技术要求,共11部分。在结构体系方面,标准横向涵盖十大门类的专业内容,纵向覆盖资源采集的各主要环节,对各门类非遗项目应采集、著录的内容及其相应要求进行了归纳提炼,既是一份认识非遗项目的“说明书”,也是一份拆解细化工作任务的“向导图”,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意义。(刘颖颖)
三项旅游国标修订项目立项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游览船服务质量要求》《旅游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
据介绍,《游览船服务质量要求》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责任单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修订以满足水上游览船观光休闲客群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旅游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借鉴国内外游览船相关旅游理论研究与运营经验,重点突出了游览船旅游服务生态友好、智慧化等服务特色。
《旅游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责任单位为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标准修订以国内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背景,在技术上突出三个注重,即注重云计算技术、注重5G通信技术、注重物联网技术,引导国内旅游饭店管理和服务向低碳化、数字化、移动化、云端化发展。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责任单位为浙大城市学院。标准修订基于国家推动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数字化新技术在旅游咨询服务领域的应用成果,重点加强线上旅游咨询服务、无障碍旅游咨询服务以及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方面的规范要求。(李志刚)
今日看点郑州发现脱碳窑球墨铸铁史前推年
8月26日,“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郑州举行,郑韩故城后端湾铸铁遗址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脱碳窑,将我国球墨铸铁年代向前推进至少年。
后端湾铸铁遗址位于新郑市郑韩故城东城区西南部,年,河南省文化局曾在此进行试掘,发现大量与铸铁相关的遗存。年,为更好地揭示后端湾铸铁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对后端湾铸铁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工作。
在“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余洁介绍,考古工作者在后端湾铸铁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良的铁器和生产工具,分析得知,后端湾铸铁遗址是战国时期韩国都城一处重要的铁农具和工具生产作坊,同时还承担一部分铸造兵器的功能。“我们还在后端湾铸铁遗址中发现了脱碳窑,这一发现将我国球墨铸铁年代向前推进至少年,对揭示战国时期先进铸铁工艺、研究中国球墨铸铁技术的起源与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余洁说,此前普遍认为最早的球墨铸铁出现在河南巩义铁生沟冶铁遗址,属西汉中晚期。(莫韶华)
郑州·黄河马拉松赛开启报名
郑马组委会供图
“郑州银行杯”郑州·黄河马拉松赛将于10月29日上午鸣枪开跑,赛事报名通道8月28日10:00正式开启。
相比前两届,今年的郑州马拉松特别突出了“黄河”元素。这也是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和焕新之处。郑州·黄河马拉松赛,以“一场赛事,两个主题,两个赛道”为主旨,主赛道延续“郑马”的城市经典线路,串联起“大玉米”、会展中心、商城遗址、二七塔等城市地标,展现城市发展成果;在黄河大堤和沿黄旅游公路设置约6公里的健康跑新赛道,使广大跑友可以近距离感受黄河魅力,体验黄河文化。两条线路的赛事同日举行,完美呈现城市与黄河的交相联动。
同时,今年“郑马”还牵手兰州、东营等黄河沿岸马拉松举办城市,联合发起了“黄河马拉松系列赛”,也已通过中国田协审批,本届“郑马”将是今年系列赛4站中的重要一站。(郭韬略刘超峰)
济郑高铁通车后济南至郑州最快仅需1.5小时
记者28日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由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承建的济郑高铁山东段接触网送电成功,为即将开展的联调联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触网送电是将高铁沿线地方电网的高电压,通过铁路牵引变电所转化为27.5千伏单相工频交流电后,再输送到高铁线路上方的接触网上,为高铁列车运行提供动能。
济郑高铁连接鲁豫两省省会济南和郑州,全长约公里,建成通车后,济南至郑州最快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左右,成为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间的快速客运通道。(樊曦)
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超亿元
记者从27日召开的平陆运河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获悉,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全面提速,累计完成投资超亿元,开挖土石方多万立方米。
在位于广西灵山县旧州镇的平陆运河企石枢纽工程建设现场,混凝土罐车来回穿梭,大型挖掘机、运输车等工程机械轰鸣,呈现一派如火如荼、态势喜人的施工景象。据介绍,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三大航运枢纽一期工程提前完工,当前运河已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
运河全线按内河Ⅰ级航道标准建设,可通航吨级船舶。项目开发任务以发展航运为主,结合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工期52个月,计划年年底建成通航。(何伟田子骏)
运河动态江苏连云港举办大运河发展研讨会
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发布十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落实“连云港大运河(淮盐)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连云港大运河发展研讨会”于8月26日在连云港园艺博览园会议中心举行。
研讨会由连云港市大运河研究会、连云港园博园投资建设公司共同主办,南京大学连云港校友会、连云港发展研究院协办,连云港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江苏海洋大学(原化工部矿山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刘平昌教授主持会议,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原部长吴加庆、连云港市大运河办公室主任韩猛、宿迁市社科联原副主席(宿迁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宿迁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会会长陈法玉,和连云港市文广旅局、发改委等负责人出席会议。
全天的研讨会分线上线下同时举行,围绕大运河连云港出海口论证、连云港园博园设立大运河文化旅游集散中心、连云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盐河与大运河、大运河与淮盐运输等主题展开研讨,大运河专家连云港社会科学院院二级研究员古龙高、江苏海洋大学教授徐习军、连云港发展研究院正高级研究员卢同根、连云港淮盐非遗传承人冯家道等作论文交流发言,会议还对15篇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
连云港市大运河研究会会长王绪益向大会汇报了年大运河研究会工作进展情况,淮安、宿迁、南京等江苏各地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现场会议。(王绪益韩猛郁正筠)
“通江达海好‘运’来”网络主题活动在枣庄启动
8月28日,“通江达海好‘运’来”网络主题活动在枣庄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讲好运河故事,以历史文化脉络为经,以城市发展为纬,围绕山东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系列线上和线下活动,展现通江达海美好图景,赓续运河时代精神。
“通江达海好‘运’来”网络主题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主办,人民网山东频道承办,枣庄市委网信办、济宁市委网信办、聊城市委网信办协办。来自中央、省属、地方的20多家媒体携手开启这场大运河的文化寻根与发现新生之旅,采访团将走进枣庄、济宁、聊城3座运河城市,聚焦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齐风鲁韵与运河文明奇妙碰撞后的时代价值,讲述运河、城市与人的发展故事。(曹宁)
湖州德清:研讨新市古镇运河与宋韵文化
图说:新市古镇运河与宋韵文化研讨会现场。德清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新市古镇运河与宋韵文化研讨会在新市举行。诸多专家和业界代表齐聚一堂,为德清保护、传承以及利用好宋韵和运河文化的诸多问号一一“解码”。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新市古镇的目标定位被与会专家们一再提及——“江南第一名镇。”
在很多与会专家看来,文化,只有在生生不息中方能显露出韵味悠长。而新市镇,乃至德清,对宋韵和运河文化的探索由来已久。
今年3月,新市建成悦读悦享·新市运河书局,进一步打造精神共富“书香新市”。一个月后的清明节,围绕“宋韵”与“运河”元素打造的新市蚕花庙会如约而至,通过大巡游、宋韵市集、文旅演艺等系列活动,将传统民俗节庆与现代元素结合。近年来,新市镇立足千年古镇复兴和运河名镇打造,统筹文化底蕴挖掘和小城市培育,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研讨会上,“原汁原味”一词被频频提及。“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必须要有实物载体,我们现在走在新市,更多的是依靠他人的讲解。”陈学明说,文物古迹作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连接点,是非常重要的实物例证,也是传承文脉的重要载体。
解码宋韵与运河文化的传世与传播之道,“创新”是关键之举。此前,新市镇创新建设诗路文化数字体验馆,以展现德清诗词文化为核心目标,还原了新市古镇繁华风貌的投影动态长卷以及触摸界面上的“仙潭”十景。(唐闻宜徐晟昱)
(李延晨综述)
(大运河新闻)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s/1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