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离开,因为千里之外而感伤吗
送客之湖南
[唐·白居易]
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
山鬼趫跳唯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
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今天的送别,已经不是中国传统的送别了。
别了很快再见,念了马上聚首。聚散离合,家常便饭。
心底一丝不舍感伤落寞怅惘,已消失不见。
这不知是庆幸,还是残酷?
我小时候,尝够了分离的苦楚。
后来很多年都不能忍受任何离别。
现在是我麻木了,还是成熟了?
离别的感伤,是这个世界最昂贵的奢侈品了。
有时候,真想回到过去,再体味一下离别的感伤背后的情深深雨濛濛。
你看,洒脱的诗人白居易,竟也如此感伤。
标题中的“之”是动词,去,到,往。
诗人要送别好友去湖南,他自己在哪里呢?
最后一句湓城,今天的江西浔阳。
白居易《琵琶行》有“浔阳江头夜送客”,琵琶女“家住湓浦口”。
而白居易是河南人,生于新郑,晚年定居洛阳龙门香山,得号“香山居士”。
当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暗杀,他因为性子直脾气急,越职言事被贬浔阳,与琵琶女同样沦落天涯,江州司马而泪湿青衫。
所以我们明白首联是在写自己的“北客”境遇和“堪伤”心情。
两个叠词,年年,事事,所以体现客居之久。
“年年”与“渐”搭配,客居之久愈久。“事事”与“堪”搭配,愈见其情伤。
一边是目见,一边是心伤,所谓触景伤情。
一南一北,足见客居之远。
首联对比映衬。
那么“北客”能不能指诗人的朋友,他也许也是北方人,也将要久居南方?
颔联“山鬼”“峡猿”二词直接将我们带入湖南特色风景。
“山鬼”来源于屈原考察两湖地区神话,有异域色彩,给人视觉想像。沈从文《边城》写沅江地区有傩戏表演习俗。傩戏也叫鬼戏,源于远古驱鬼祈福祭祀的仪式。
这里的山鬼是想象的,它们用仅有的一只脚敏捷跳跃着,给北客以疏离感恐惧感。
山峡猿鸣,在人耳畔。“两岸猿声啼不住”“杜鹃啼血猿哀鸣”,哀怨之声不断。
这两句是诗人想象朋友到湖南途中所见所闻,客居异乡的感伤越发强烈。
颈联却画风突转,有别开生面之势,豁然开朗之景。
青草湖,也叫“巴丘湖”,在今天湖南岳阳,与洞庭湖相连。
所以这一联也是想象朋友到湖南后的生活。
一青一黄,色彩对比鲜明。
“黄梅”对“青草”巧妙至极。黄梅表面点明季节,实际上又点明南方气候特色。
这一联还隐含了一个人“去”和“行”的形象。虽无明显写景,但可以想见:
张帆撑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细雨独行,不觉衣衫渐湿。
尾联“别”对应标题“送”。
“双鱼”是书信的代称,古代书信写在白丝绢上,拿两片竹简合上,上面雕刻鱼的图案。好像书信是放在鱼肚子里,鱼游过来送的信。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今天的吃货容易理解为炖鱼吃,那是风雅的古人打开信函呢。
为什么书信难以定期寄到呢?诗人说因为近来湓城的江水没有来潮。
话是这样说,其实是说:
这一别之后,因为各种外在条件环境因素,书信难以寄达,我的相思之意难以倾诉啊!
总览全诗,第一联可以是写自己,中间两联想像朋友,最后一联再写自己。
也可以理解为全四联都是想像朋友。
所以离别为什么会那么悲伤?
友谊深重,现实限制,异乡孤独,
还有,人生失意。
所以你明白白居易为什么能写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了?
正在于他将个人升华为生命,将别人与自己合为一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s/1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