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郑东周遗留郑韩城法治热点关注
郑韩故城位于今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基宽40—60米,高15—18米。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
公元前年,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洛阳,史称东周。郑国随着周朝东迁,也从陕西棫林迁到洛阳以东,灭虢国、郐国,在此建都,为了区别在陕西的旧郑国,取名新郑。公元前年,韩灭郑,从阳翟(今禹州)迁都新郑。公元前年秦灭韩,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达年之久。
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星罗棋布,目前发现城门遗址4处,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隔城墙,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缫丝作坊遗址。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祭祀遗址、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制骨、制玉、制陶等多处遗址。故城内外有郑韩两国贵族墓地多处,其中大型韩王陵墓群12处。平民墓葬区主要分布在城东黄水河东岸、城南和城西双洎河西岸一带,城北墓葬极少。年,中行郑国祭祀遗址发掘出土件青铜礼乐器和45座殉马坑,震惊世人,荣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古城内一道南北向的隔城墙,把郑韩故城分为两部分。西城区主要为贵族居住区,有宫殿遗址、韩国宗庙遗址等。东城区为居民、军队居住区和手工业区,有郑国的大型社稷遗址和宗庙遗址、郑国贵族墓地遗址及铸铜、铸铁、制玉、制骨等作坊遗址。
郑韩故城西部、南部还有22座高大的韩国王室陵墓以及庄公望母台、梳妆台、授印台、积粟台、宣圣台等。由于古时该城位居中原腹地,为列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商业中心。
早在年,郑韩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扶持保护的36处大遗址之一。年,国家文物局将郑韩故城划入处大遗址重点保护项目之一。
自年12月18日郑韩故城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批准立项以来,新郑市积极实施“生态保遗”战略,全力推进郑韩故城考古公园项目建设,力求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
郑州新郑市先后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部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相继编制了《郑韩故城遗址保护规划》《郑韩故城郑国贵族墓葬博物馆可实施性方案设计》《郑韩故城东北角城墙遗址保护展示方案》《郑韩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等,北城墙中段韩国铸铁遗址、后端湾综合遗址、大吴楼手工作坊遗址等三个遗址区的保护展示项目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目前正在编制设计方案。
郑州新郑市累计投入近6亿元,相继启动了占压遗址保护区村庄拆迁。建成郑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东北角城墙遗址公园、郑风苑等遗址展示点。
郑州新郑市还逐步将老城区生活人口转移至北区和东区,为郑韩故城遗址公园的建设预留大量土地。并将该项目列入河南省百城提质、郑州市生态保遗以及新郑市生态建设项目库,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s/1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