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看哭了
··········································广告·········································
时光似流水,推着每一个人向前走
而新郑也在时间的裹挟下向前迈进着
高楼大厦一座高过一座
有了高铁之后,地铁又即将到来
每一天的新郑城都是全新的
我们生活在新郑,对新郑却熟悉又陌生
快速的发展给新郑带来了很多
却也失去了很多...
曾经新郑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记忆的标志
如今何在?
消失的回忆
新郑老炎黄广场的水池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市容市貌的整改和对于安全的需求,那个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给孩子们带去欢声笑语的巨大水池不见了,只留下一大片空旷的广场和不怎么喷水的喷泉。
如今,在老广场的原址上已经看不出原来的迹象了,新郑老炎黄广场,新郑人再也见不到了。
新郑老步行街
现在的步行街跟前些年相比,外观和结构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步行街甚至已经不能完全称之为步行街,原先闹哄哄、但又其乐融融的模样已经消失不见。随着丹尼斯、北区的发展,去步行街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而真正供人步行的,也只剩下了中间窄窄的缝。加之随意停放的电动车,道路更显狭窄。而附近商户的生意也没有了往年的红火,销售额、人流量都在逐年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人们记忆里热闹的新郑老步行街正在逐渐消息,这里该何去何从?
新郑大厦
新郑大厦在物质匮乏的那些年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里面有很多小柜台,麻麻现在提起新郑大厦依然是满满的自豪脸。。一代新郑人的共同的记忆也真的只能成为记忆了。
新郑老电影院
虽然经常听人说起新郑老电影院,但是从来没有去过,现在老电影院也没有了,真的是很遗憾,上一代人的最重要的娱乐场所,就这么彻底消失了~~只剩下了如今的万佳,以及商场里面的电影院...
很多新郑人都感叹:现在的电影院早已不是当时的电影院了。
新郑一中
如今只有满满的回忆,曾经的欢乐和痛苦在今天看来都是最值得回味的。还记得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老新郑
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新郑设市。
年的新郑...
二十二年的时间,时光匆匆转瞬解释,但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从设市到如今,新郑的步伐走的太快。
消失的味道
猪油渣
玉米面大饼子
榆钱窝窝头
蒸槐花
消失的职业
吹糖人
吹糖艺人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会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现在糖人艺人少了很多,或许是孩子们喜欢上了更“高级”的零食吧。
崩爆米花
爆炒米花的人,印象中总归是个老头,只要老头一开始生炉子,小孩就开始骚动兴奋起来。这场景,无论谁看着都觉得温馨、快活、祥和。
弹棉花
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现在家里的被褥都在商场买了,可是我还是喜欢絮满棉花那种厚实的被褥所带来的安全感。
磨剪刀
寂静的午后,手艺人"磨剪刀菜刀呐…"的长吆喝似乎总出现在午睡的梦里。老人的砂轮一圈圈转动,让刀剪锋芒毕现,不知会在谁家案头,切磋出一顿顿美味佳肴。
现在谁还拿去会修呢?坏了就再买一把。
老式理发师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那个时候剪头发真的就只是剪头发,而现在的发廊却诸多花样为求受益。现在这一类的老式理发已经很少见了。
现在的理发师除了忽悠你办会员卡,有多少是认真给你剪头发的呢?
修鞋匠
路边的修鞋铺,和繁华的现代都市,和快速的机械化时代如此不同,它们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怀旧,也是上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回响。
补锅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的话,就拿出来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
消失的回忆
坐单车
出行时,一家人都坐在一辆28大杠单车上,前面坐俩,后面带小孩子。现在的小孩子都是坐在车里,早已没有了那时候的感觉...
听磁带
在数码产品垄断音像领域的今天,很难再看到有人放磁带听歌了。不过,对于成长于八十年代的青年来说,这些是他与那个年代割舍不断的牵系。
罩麻雀
不止一次等睡着过...
玩泥巴
那时候玩泥巴最常念的一句歌谣就是:“东边一棵葱,西边一颗蒜,都听老爷我放炸弹”。现在的小孩一块橡皮泥就能玩疯了。也不知该替他们感到高兴还是难过。
跳格子
住集体宿舍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宿舍都是破旧而拥挤的,但是大家感情特别好。现在的空调四人间,冬暖夏凉,感情确不如那时候纯真。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
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新郑,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新郑,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逝去的终究已流逝,但回忆永远活着。
城市在瞬息万变,新的潮流越来越多,
再见,旧回忆!
你好,新世界!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ys/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