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龙湖发现两座唐代墓葬,里面竟藏着这些
新郑市旅游和文物部门在龙湖镇崔垌村发现9座古墓葬及陶窑等遗迹,后经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证实,发现的古墓葬及陶窑多为汉代及唐代遗迹,墓葬大多盗扰比较严重,其中,两座唐代墓葬保存相对完整,并随之出土有30余件随葬品。
此次发现的两座唐代墓葬一座为砖室墓,一座为土洞墓。砖室墓平面呈弧边方形,小砖砌筑而成,穹窿顶,东西2.6米、南北2.4米,墓室北部起一两平砖高的棺床,用小砖呈不规律平铺而成,墓门位于南壁正中,墓门外甬道仅进深0.35米,上窄下宽,下部最宽处仅0.7米,顶部用小砖拱券而成。甬道以南为墓道,长5.1米,最宽处不超过1米,南端有5级台阶,以北呈缓斜坡状。在棺床上有一具骨架呈头西脚东摆放,保存较差,在头部出土两枚银簪,在头北侧摆放一铜钵,在棺床的西北角随葬一面品相完好的瑞兽葡萄镜,直径20.5厘米,另外在南壁墓门两侧摆放有陶罐、瓷瓶、瓷盏、鸟首柄铁燋斗等随葬品9件。
土洞墓则平面呈马蹄形,北壁弧形,南壁平直,顶部坍塌,东西和南北最宽处均为2.6米,墓道位于墓室南侧,略呈梯形,南端略窄,长2.8米,宽0.72-0.92米。由于盗扰和塌方,骨架已基本不存,在墓室的西北角出土一面品相完好的宝相花镜,直径16.6厘米。在墓门口内侧有一盒陶墓志,志文为墨书而成,隐约可辨有“长庆三年”纪年。其他还出土有陶罐、瓷碗、铁鼎、铁剪等随葬品十余件。
根据这两座唐墓的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初步推断,其时代应为唐代中晚期。这些文物和遗迹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该地区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另外“长庆三年”的纪年也为唐墓研究提供了标尺。“长庆”为唐穆宗年号,长庆三年即公元年,而距此东南向约5公里有中晚唐时期一代名相裴度的墓葬,埋葬时间则是公元年,因此也为研究唐人在此地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来源:郑州晚报记者杨宜锦新郑时报邓春丽通讯员王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tw/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