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的新郑文化还仅限于黄帝文化吗
“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黄帝故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定位,实现黄帝故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老家河南’旅游门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五大品牌’”——11月25日,新郑市召开全域旅游暨“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评审会,专家学者围绕该市旅游文化发展再次“把脉问诊”。
如何在已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文化品牌基础上,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创意巧妙融合,是新郑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致力的方向。为此,新郑经过一次又一次把脉,明确了以黄帝文化、精品文化、旅游文化三张牌的发展思路,提升了黄帝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感召力,推出了一批“新郑创意”和“新郑设计”的文化精品,整合了特色文化资源和山水生态资源,打造了一批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
发展脉络清晰之后,效果自然有目共睹。今年4月1日,由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摄制的3D史诗巨制《轩辕大帝》全球公映,一时间兴起寻根热潮,新郑知名度极大提升;“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新郑各景区及龙湖泰山村、翠谷生态公园等乡村旅游异常火爆。
“根脉相连”,把好了发展的“脉”,才能守住文化的“根”。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新郑,境内的郑韩故城、裴李岗文化遗址、具茨山岩画等历史遗址遗迹皆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新郑在对其保护利用的同时,还深入挖掘黄帝文化内涵,启动黄帝故里景区二期工程和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其中先期建设的东北角城墙遗址公园占地33万平方米,景观面积22.8万平方米已初具规模,成为该市又一道靓丽的生态景观。
如果说守住历史的根,是为了锁住“城市记忆”,那新郑对乡土文化的发掘保护,就是为了留住“乡村记忆”。目前,全市已启动辛店镇人和寨、观音寺镇潩水寨、城关乡东郭寺、新村镇裴李岗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如今的辛店镇人和寨村,经过修建和治理后的南小河,河道里水流淙淙,河岸上绿树环绕,村内背街小巷改造一新、污水处理设施运作正常,完美诠释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内涵。
根基打牢之后,新郑开始着力强健公共文化的“骨”,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批文化场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文化设施项目在城乡星罗密布,让整个城市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元。今年8月,河南省首届艺术广场舞展演中,该市文化志愿者表演的《溱洧踏歌》荣获一等奖,是新郑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文化种在乡的一次成果展示。目前该市每年举办多期市乡村三级培训,组建了一支永远带不走的文艺队,城乡社区处处都有活动场所,人人是文化活动主角,个个享文化快乐。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纵然外表再光鲜亮丽,但如果缺失文化与文明的传承,那城市如同没有“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明风尚与新郑相伴已久,从人文始祖黄帝带领华夏民族从蒙昧走进文明,到“宾至如归”“道不拾遗”“不食无主之梨”、仁义胡同故事等对社会风气的描写或典故亦不胜枚举。近年来,新郑又赋予了城市文化新的内核,通过开展“三礼五进”、道德讲堂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最美故里人”“新郑好人”“十大孝子、孝媳”,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正浓,文明正在成为城市的底色。
正是凭借着把好“脉”、守住“根”、强健“骨”、铸造“魂”,今天的新郑充分利用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和发展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不断提升文化吸引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感染力,“文化新郑”发展正当时。(新闻中心刘佳美)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tw/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