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枣树传说郑相国走亲

郑相国走亲

现在每当年来节到,人们走亲访友,少不了要带些礼物以示友谊。在新郑,串亲戚访朋友,如果带些红枣去,就说明这门亲戚或朋友十分尊贵。此风俗在新郑已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经久不衰。这还要从子产走亲戚一事说起。那年秋天,子产代子皮做了郑国执政,郑简公就把国家大事一古脑儿推给了他。做过十几年士大夫的子产刚一接任,面临的难题即已成堆,且不说国内贵族豪强明争暗斗,波诡云谲,单单应付秦、晋、楚等强邻和许、卫、宋、齐等小国就令人头痛,既不敢得罪这个,也不敢得罪那个,今天要给秦国进贡,明天得向强晋纳赋,后天又要满足楚国的条件。而此时,郑国上下也都眼巴巴地盯着子产,看他用什么绝招巧妙周旋于诸多强邻之间,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子产就是子产。上任不过两天,他就带着十斛精心挑选的红枣,悄悄地离郑,首先来到相近的晋国,找到好朋友范宣子,说明自己的执政方略,又先后走秦入楚,弄清他们的意图,满载而归。然后,乘车先找到郑简公说:“大王,您听子皮的话,把我推上这个位置,国内我倒不怕,有的是治法儿。可跟秦、晋、楚这些强邻打交道,得有点高招,大王您看用啥招数好?”“这个这个——”郑简公一时语塞,答不上来。停了好久,才慢腾腾地斟字酌句道:“我看还是和的好。”子产要的就是这句话,摸透了国王的心思,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子产有了底。第二天又乘车来到前任相国子皮的府上,一见面,就朝着子皮嚷嚷:“老相国啊,您治国那会儿,把咱个郑国调理得井井有条,邻居也挺看得起咱,几年相安无事。可我一接任执政,麻烦就来了,秦晋楚大兵压,许蔡卫也跟着起哄,您看——”“公孙侨啊,你怕啥!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用好子挥、子展这班功臣猛将,国可无忧呀。”子皮不假思索,瓮声瓮气地告诉子产说。“以咱郑国现有的力量会拼过秦、晋、楚国吗?”子产紧问一声;使子皮不禁烦闷:是不能,不行咱就靠着秦或楚吧!对老相国的回答,子产有些不以为然,也不去争辩。他知道,子皮暂时还想不出高招来,今儿个只是摸摸他的底,以后再慢慢做工作吧!通过两次摸底,子产心里的主张坚定了,决定采取远交近攻的方法,同秦、晋、楚等强国搞好关系,对许、蔡、卫等小国则恩威兼施,令他臣服。又停两天,子产在朝会上明里向郑简公建议,实际上给群臣定下从近邻晋国开始,对秦、晋、楚实行等距离的远交外交方针。他告诉大家说,中秋将至,枣也红熟了,我打算去晋国走一趟。群臣纷纷随声附和,称赞相国远交近攻的主意不错。于是,子产连夜给晋国执政范宣子写了一封书信,说郑国十分愿意同晋国修好关系,近日郑简公要亲自前往拜会晋侯和范宣子,共商两国修好事宜。待范宣子回信,恰好时近中秋,子产备足红枣等礼品,陪郑简公择上朔日起程上了路,一路晓行夜宿,直奔晋城而来。子产无心欣赏雄奇险峻的山峰和绿荫如盖的松柏,而对每一条路线、每一处地形、每一处要塞都格外注意,尽可能熟记于心,以备将来之用。走到上党晋城,晋国执政范宣子出城相迎,双方客客气气寒喧了一阵,便在此住下。子产与范宣子相善日久,深知这位晋国执政对郑国出产的红枣格外喜欢,一日三餐要吃颗红枣。这天晌午,子产再携三斛红枣拜访范宣子,老朋友相见,也就没了客套,范宣子痛痛快快地收下礼品,跟子产谈天说地。这些不着边际的话说了一阵,范宣子有些了,他想弄清楚郑国究竟怎样与晋国修好,每年会给晋侯进贡多少礼品。可子产却绕弯子,大讲他们之间多年的情谊,讲到郑国红枣更是眉飞色舞,说以后每年给他范宣子和晋侯送来50车,忽而又告诉范宣子:“我看晋国的地形和地质适合种枣,回去后我们多给贵国派些善种枣树的人,让晋国也成枣树王国怎么样?”“好啊!”范宣子早就想在晋国多种枣树,一听子产这话,高兴的不得了,“咱可说定了,不能反悔!”“我公孙侨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就驷马难追,放心吧!”子产朗声笑道,起身相揖,就要告辞回去。范宣子拉住他说:“公孙侨,再坐一会儿,商量商量两国修好的具体事儿怎么样?”“哎,不用,咱不都已谈好了么?”子产微笑道。范宣子一阵糊涂。“什么时候说了?”“刚才呀!”子产一面回答,一面谢绝范宣子相送,独自向郑简公他们的驻地进发。范宣子愣在那里,许久才明白过来。讲述人:刘文学,78岁,新郑市史志办原主编。搜集整理者:赵宪立输入文字

赞赏

长按







































涔岄瞾鏈ㄩ綈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tw/5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