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这里来好酒拜祖先新郑市黄帝故里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在河南省新郑市都要举行隆重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早在年6月7日,皇帝祭典就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司马迁《史记》中记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据考证,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而河南新郑市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之丘就在新郑市。也就是说,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这里出生、建都,他定天文、创文字、造舟车、养蚕丝、建宫室、播五谷,创造了中华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揭开了中华民族史的第一篇章,至今在该市境内仍保留有黄帝饮马泉、拜将台、驯兽场、屯兵洞、嫘祖洞等大量的黄帝活动遗址、遗迹。近年来,新郑市重修了黄帝故里,以纪念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举办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河南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之地,战国《竹书纪年》和汉代《史记》等史书均有记载。汉代建轩辕庙,历代迭修。明隆庆四年于庙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庙前立“轩辕故里”碑。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帝故里多次进行扩建,景区面积已达7万平方米,整体布局突出了“中华民族之根”的主题,分五个区域:中华姓氏广场、轩辕庙前区、轩辕庙、拜祖广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中华姓氏广场即景区门前广场,从原名轩辕广场更名而来,面积约1.5万平方米。位于广场中心的鼎坛高9米,底座为35米×35米,坛面为21米×21米,共分三层15层台阶,鼎坛周围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多个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观百家姓,唱和谐歌,畅想民族腾飞之未来”。鼎坛上放置的是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高6.99米,鼎口直径4.7米,腹深2.8米,耳高1.5米,足高2.8米,重24吨,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广场周围种植了活化石的水杉,共计棵,正好象征了中国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华姓氏广场被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荣誉称号。
位于轩辕丘前的轩辕庙是整个黄帝故里景区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汉代建祠,明清重修,有正殿、东西配殿和祠前庭。轩辕庙正殿五间,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上面人文初祖的扁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像。祠前庭三间,以图照展示新郑的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文物。祠庭院内,树“林则徐拜祖碑”和世界客属总会拜祖碑等。
拜祖广场(原为黄帝宝鼎坛区),中间由南向北为一条36米宽,深红色花岗岩石通道,至黄帝像。拜祖台位于黄帝像前,台东西长27米,南北宽20米,台前设90厘米高汉白玉栏杆。颂歌台位于拜祖台左右两侧,每侧各长20米,五级青石面层,每侧可立名颂歌者。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塑像于年4月10日落成,这尊汉白玉塑像为黄帝手执宝剑的正面坐像。像高5.19米,以示“九五之尊”。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位于黄帝宝鼎坛之北,占地约1万平方米。黄帝纪念馆位于轩辕丘下,二层,建筑面积平方米。历年大型祭拜活动在黄帝纪念馆前黄帝宝鼎坛区举行。拜祖大典的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分为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等9项议程。其实,还有一项议程没有写入官方的仪式之中,但不少人却做了,那就是按照民间的习惯,洒酒祭拜。因为不少时候,酒已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伴侣。
近年来,我和朋友们到先祖这里祭拜时,往往带着精选的王祖烧坊系列酒,有时带传世、传家,有时带传承、金玉,还有的时候带金爵,举杯敬献先人,感觉只有王祖烧坊用岁月精酿的这一碗酒,才能表达出我们对黄帝祖先的敬意、崇拜、追思、怀念!让中国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永远像醇酒一样充满芳香,让中华民族的根和脉,延续万年,常盛不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hengzx.com/xzls/14778.html